示威不絕、暴力升級 緬甸局勢前景已可預估

撰文:周萱 吳迪
出版:更新:

緬甸(Myanmar)軍方自2月下旬採取更激烈手段彈壓示威者以來,該國「最血腥一日」的紀錄不斷刷新,據人權組織統計,該國3月14日一日就有至少74人在街頭抗爭中死亡,目前死亡總人數攀升至183人。
鮮血、葬禮和怒火激發了示威更大的動能,軍方在一年緊急狀態內調查去年選舉舞弊、重新大選及和平交權的承諾,正面臨越來越多不確定性。

回顧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時的聲明,軍方強調去年11月8日大選時選民名單有巨大前後不一之處,而聯邦選舉委員會未能解決這一事項,因此根據2008年憲法賦予的權力,宣布國家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軍方發言人左敏吞(Zaw Min Tun)2月16日在政變後的首場記者會上,承諾軍方不會長期掌權。他在3月11日最新一場發布會時繼續重申「五點線路圖」,包括重組選舉委員會 - 防控疫情 - 恢復經濟 - 與21個民間地方武裝組織全面和解 - 一年內舉行「公平公正」的選舉,並將權力移交給獲勝政黨。

但問題是,近年來剛接觸民主化進程的緬甸年輕人顯然不接受這套說法,不斷在街頭示威,而警方和軍方拒不讓步,乃至不懼開火的強硬姿態,使得流血事件不斷發生,為示威者的憤怒仇恨添加源源不斷的新燃料,乃至有引發社會各界逐步參與示威之趨勢。

緬甸遇難示威者家屬朋友送葬。(美聯社)

當選票無法反應軍政現實

眾所周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原因固然包括去年選舉存在可疑之處,譬如軍政府所言的「1,050萬張潛在造假選票」。但更多地還是軍方對選舉結果感到憂慮,擔心全民盟一黨獨大會引發國內各派系、各軍閥間的衝突。

畢竟,選舉姑且可以反應民意,卻無法反應軍力,全民盟能拿到選票,卻無法拿到槍——而緬軍內部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各少數民族軍閥擁軍自重的現實,都令自詡為「緬甸大家長」的軍方在看待2020選舉一面倒的結果時,感到深深憂慮。

緬甸長年由軍政府專制,軍方自2010年才放權舉行民主選舉,這既是出於飽受國內外壓力,更是因為專制的方式已經愈發無法適應時代潮流。是以軍方在2008年制定新法,在確定自己時時握有國會25%議席、國安相關部長任命、一個總統候選人提名(國會上下兩院和軍方分別提出總統候選人並投票,落選者仍可成為副總統)等關鍵權力,可以在必要時平穩時局後,遂於2010年開始,逐步通過由鞏發黨(USDP)到全民盟(NLD)的相繼執政,漸進推動國家民主化進程。

在此基礎下,全民盟也有了更多與既有政制博弈的空間。關乎緬甸政治資源分配,除了軍方長期握有的25%議席,親軍方的鞏發黨亦在兩院大致擁有約7%的席位,再除去略高於11%掌握在各少數族裔手中的席位,剩餘約55%的選票便在全民盟手中。

藉此民意支持,全民盟去年在明知無法達到國會75%議員讚成的修憲門檻時,仍試圖推行新憲法限制軍方權力,雖然3月時以闖關失敗告終,但11月的大選結果讓全民盟略微提高議席優勢,亦給了全民盟藉此進一步推進的民意加持。

有鑒於此,自11月初大選結束起,軍方便趁着鞏發黨和少數族裔政黨對選舉結果的爭議,一再要求全民盟予以澄清。本質上,與其說是軍方讓全民盟「澄清」,倒不如說這是局方在要求全民盟「分蛋糕」——而權當選舉不存在造假,這種選舉結果無法落實的情況,既是既得利益群體試圖維護權益,亦是「軍政分離」的緬甸政局所需面臨的現實問題。

在軍方的強力鎮壓下,示威規模依然不減,圖為3月14日仰光民眾靜坐示威。(美聯社)

誰才是真正話事人?

而後全民盟的選擇,最終為這次軍變埋下了伏筆。在大選結束至軍變發生的近三個月期間,全民盟否認「造假」指控,堅持選舉結果「不容攻擊」,乃至拒絕按慣例給年屆65歲即將退休的軍隊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予以終身司法豁免權。

全民盟這種拒絕「分蛋糕」,拒絕接受緬甸軍政現實,堅持民主選舉結果,強硬推動民主化改革的姿態,最終令軍方改變了態度,全民盟從那個「令人厭煩卻能幹的大兒子」變成了「妄以為自己是話事人的豎子」。在軍方看來,這種全民盟一家獨大的議會席位結果,不僅有可能引發緬族和各少數民族的衝突,更會威脅到圍繞軍方架構的利益群體,更直接威脅到緬甸的漸進國家民主化方案。

是以,當全民盟最終喊出「新一屆下院會議將在2021年2月1日如期舉行」的宣言後,發現「規勸」無用的軍方,便在2月1日凌晨將這雖有民意卻沒有武裝的全民盟一舉拘禁。

還能回到漸進路徑圖嗎?

現下,緬甸軍方血腥鎮壓的手段令舉世驚詫,不過關乎緬甸軍方過往數年的行為,以及其政變當日所發佈的聲明,可以預估軍方最終仍會經由選舉交權,以避免全民盟大獲全勝、又或是昂山素姬無法參選的情況下,重新分配權力。

為此,軍方正一面「大無畏」鎮壓示威,一面加速推進大選,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政變當日,緬甸國防軍信息團隊發佈公文,稱軍方質疑的並非2020選舉結果,而是選舉中可能存疑的過程。(dsinfo.org)

其麾下鞏發黨2月26日與53個地方民族政黨聯合宣布去年大選無效,表明其站在同一陣線。軍方3月11日還撤銷了若開邦獨立武裝「若開軍」的「恐怖組織」認定,因其未有聲援反軍方示威,此舉顯然有拉攏之意。

另外,新選舉委員會正考慮將現時的「簡單多數」選舉制度改變至「比例代表制」,以便讓地方小黨擁有更多席位,削弱全民盟可能獲得的席位。軍方同時給前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前總統溫敏安上更多罪名,除了此前令人啼笑皆非的「走私對講機」罪後,也搬出了更具殺傷力的貪腐罪名,旨在剝奪這些全民盟大將的政治權利。

可是,示威者以外的緬甸大多民眾或許對軍政府原有一定耐受程度,對於這類針對性操作也可以接受,但近來示威者不斷上升的死亡數字,就讓緬甸社會越發義憤填膺。愈發暴力的鎮壓行動似乎並未減弱示威的動能,而隨着3月27日緬甸「建軍節」(昂山素姬父親昂山將軍1945年3月27日率緬軍對抗日本)等紀念日的到來,示威浪潮無疑會迎來一個又一個巔峰。

人們應可以相信軍方「年內舉行選舉,按選舉結果交權」的承諾;人們應也可預估,軍方將會在這場即將舉行的選舉中嚴防「1,050萬潛在造假選票」的局面;但香港經驗便可證明,在群情激奮的情況下選舉,動員力更強的示威一方更有利,是以除非選舉規則或門檻發生修改,否則即使經過政變,全民盟最終恐怕只會獲得比2020年11月大選更多的選票。

所以,除非軍方所圖的是一個「沒有昂山素姬、更為漸進」的全民盟,否則這場政變又將如何把國家帶回「漸進路徑圖」?至少目下很難看到一個理想的結果。

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僧人3月12日上街支持「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美聯社)

全民盟只怕愈發激進?

更令人堪憂的是,政變或許不僅無法達到「規管全民盟」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令全民盟變得愈發激進。

雖然該黨一度被詬病除了昂山素姬之外後繼無人,且70位以全民盟為主的當選議員組成的「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也曾被激進示威者批評過於溫和。不過CRPH在上周選出的流亡政府代理副總統、前議長曼溫凱丹(Mahn Win Khaing Than)於3月13日首次發表公開演說,表示稱已獲得部分武裝組織支持,誓言會革命推翻軍方政權,同時承諾民眾「黎明即將到來」。CRPH駐聯合國特使薩薩醫生(Dr.Sasa)也矢言廢除2008年憲法,成立一支聯邦軍與軍方對抗。

可以說,全民盟內部將有更多的人放棄昂山素姬在「8888革命」時的非暴力態度,放棄在軍方制定憲法內博弈的打算,滑向一條更有革命意味的道路。

與此同時,一眾原本便與軍方對戰多年的少數民族勢力,亦在趁機發力。目前,已有與緬軍多年戰鬥的民間地方武裝組織(民地武)宣稱和示威者站在一起,包括頗有實力的克倫民族聯盟和克欽獨立軍,前者高調收留不願對民眾開槍的緬族警察,後者趁機埋伏軍方。

不過,這些民地武向來只是在地方作戰,大多數組織事實上與軍方已成為利益共生體,還受到包括中國方面在內勿令升級事態的巨大壓力。且許多倡議家都在呼喊為避免「8888革命」抗爭失敗經驗重演,示威青年不能就此逃至叢林,而是要持續在城市抗爭,地方武裝和流亡全民盟領袖也必須擔起責任。

中資企業3月14日被縱火,緬甸民眾在遠處觀看。(美聯社)

軍方的進一步舉動

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的報告預測,軍方有五成可能在未來一兩年恢復秩序並準備選舉,但有三成可能爆發內戰,淪為「失敗國家」。後者顯然是軍方不願看到的發展,軍方是希望漸進改革,其經濟利益與緬甸發展高度嵌合,緬甸滑向內戰將是一個多輸局面。

在此背景下,如何穩定局勢?如何以令示威者信服的方式令國家進入下一步?如何保護外國投資不受損害?雖然在緬甸投資最多的東盟、日本、中國等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但局勢長期不穩、罷工乃至破壞性事件,也會大大影響外資的信心。

緬甸軍方在發動政變前,想必是計算好利害得失,希望以短期混亂避免國內衝突加劇,換取長期穩定。但現實似乎證明,政變所激起的反彈正有逐步加大的趨勢,乃至隨着暴力的增加不斷升級。任由該趨勢發展,將嚴重影響軍方的「漸進路徑圖」。

在緬甸的軍政現實下,任何方案若無軍方支持都是不切實際;至於「國際戰線」,東盟、日本、中國等持份者的最大訴求就是緬甸穩定,而無論是軍政府、鞏發黨還是全民盟執政,都需要有軍方的支持才可實現穩定;至於持份有限的歐美,既不會也無法實施能改變局面的制裁,更不會發起諸如戰爭等實質行動。

所以緬甸的時局雖然仍待觀察,但已經可以大抵預估到其結果:軍方興或一面實施更為強硬的鎮壓措施,並在示威者日漸疲乏時,予以「示威者仍覺得不夠,但值得入袋的『巨大讓步』」,另一面加速和各少數民族達成協議。而在前者僵持的情況下,後者也便成為影響時局的箇中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