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香港應專注自身化危為機

胡曉明|香港應專注自身化危為機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美國特朗普政府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徵收「對等關稅」後,其瘋狂行徑震驚世界,敏感的全球股市率先重挫,香港股市亦出現短暫暴瀉。然而,美國對華關稅升級實際上已是意料中事,我國對此早有準備及部署,今年3月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已表明會出現「關稅壁壘增多」,並預計「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我國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衝擊」,因此中國對此已規劃了系統性的政策部署和應對策略。

美國並非第一次以「關稅」作武器要脅中國。2018年美國向中國發動貿易戰時,特朗普揚言要「打垮中國經濟」,但當時中國GDP按購買力平價計已超越美國,2024年中國經濟規模更是美國的1.6倍,回顧上一次關稅令美國得不償失。為應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市場疲弱等挑戰,我國2020年已對症下藥,採取「雙循環」發展模式,發揮內需潛力,扭轉經濟發展受制於人的困局。習近平主席強調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成好今年十項主要工作任務,進一步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更高水平上發展,包括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銜接;持續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掘經濟增長潛力。今年亦推出系列措施擴內需、擴產能、擴開放、化風險,推動經濟穩中求進,包括發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大力支持「兩重」項目及「兩新」政策等,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政府工作報告也表明對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產品全面給予零關稅待遇,並擴大單方面免簽範圍及過境停留時間促進旅遊等,以擴大對外開放。

中央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多項應對外部挑戰的策略,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按未來形勢靈活調整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並要求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報告也預留充足的貨幣政策調整空間,表明「適時降准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強化融資增信」等,以應對國際經貿磨擦引發的市場波動及資金壓力。

國家的治理機制長遠高效,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才資源等眾多優勢,中央政府強調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當然包括香港。香港受惠於國家發展及支持,得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保持國際商業樞紐、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等地位,成為海內外企業建立或擴展業務的理想地點。海外企業利用香港進入內地市場,內地企業則透過香港「走出去」,按政府資料,2024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增至9,960間,較1996年增加超過4倍,當中內地最多,其次是日本、美國及英國,僱用人數達49.3萬人。

香港人均財富全球位列第三,香港今天的成功,歸根究底是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後盾,加上香港人團結一致及努力不懈,令「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作為國家的一份子,香港應好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自由港等優勢,集中精力扎實穩固提升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凝心聚力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長遠利用大灣區的優勢,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如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等,並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助力國家對外開放、深化國際合作,共同努力轉危為機。

作者胡曉明教授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前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