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瑞士會談:兩種務實主義 特朗普最終會敷衍了事嗎?|貿易戰

中美瑞士會談:兩種務實主義 特朗普最終會敷衍了事嗎?|貿易戰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中美政府都確定了本周稍後中美高層官員將會在瑞士進行會談。美國財政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分別表明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5月8日將會出訪瑞士,期間將會與中方官員會面。中國外交部5月7日亦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貝森特舉行會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指格里爾也會同中方對等官員會談,但沒有指明是誰。

另外,《華爾街日報》日前亦報道指中國公安部部長王小洪也正在向美方查問到底美國對於芬太尼相關的問題對中國有何要求--中國大量生產芬太尼的前體化學物質,再經由不同途徑送往墨西哥等地製成芬太尼運進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兩度以芬太尼為由向中國增加10%關稅。

中國外交部5月7日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9日至12日訪問瑞士。(中國外交部)

在5月6日的霍士新聞台(Fox News)訪問中,貝森特表示他會在周六、日(10、11日)同中方官員進行談判,「將確定要談論哪些議題」。他表示,「我的感覺是,這次會談將着重於緩和緊張,而不是達成重大貿易協議。」

特朗普過去好一段時間都堅稱中美之間有在溝通,但中方則一直否定此說法。到了今天,大家才看到中美關稅戰有稍微緩和下來的兆頭。

這次談判,某程度上,大家都讓了一些步。美國並沒有先行削減對華關稅來換取談判,但特朗普卻似乎放棄了由他一對一跟習近平談判的堅持,而且中方官員不必像日本官員那樣親赴美國,而是透過瑞士這類中立國家向雙方發出邀請,讓中美可在第三方國家進行會談。

2025年5月6日,美國華盛頓,圖為貝森特在國會出席聽證會式發表講話。(Reuters)

在談判的消息得到確實之前,中美都作出了一些務實的行動。特朗普對電子產品等去年進口總值近1,000億美元的商品實施了「對等關稅」豁免,於是這些產品不必面對高達145%的關稅,而只是要面對20%的「芬太尼」關稅。

而根據彭博社、《海峽時報》不同媒體的報道,中國也對於一系列的美國商品提供了關稅豁免,當中包括去年進口總值400億美元左右的131項商品,包括半導體、醫療設備、飛機部件、化學產品等類別,佔美國對華出口大約四分之一,不必面對中國對美的125%關稅。

兩種截然不同的務實主義

不過,這種務實態度其實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務實地尋求貿易戰、關稅戰的解決方法。另一種則是務實地「最少化」自己在貿易戰中要付出的成本而準備好跟對方打一場持久戰。

中美瑞士會談的消息並沒有告訴我們哪一種解讀才是正確。

2025年4月8日,美國華盛頓國會山莊,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出席參議院財政委員會(Senate Finance Committee)就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貿易政策舉行的聽證會。(Reuters)

特朗普近日的言論也是兩種解讀的混合體。

一方面,他似乎是認為很快就能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5月4日,特朗普重申中國在國際貿易上「多年來一直在佔我們便宜」,又說前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主動接觸並與中國建立關係是「他做過最糟糕的事」。但他對於達成協議卻頗為樂觀:「我們已經徹底斷絕了來往(gone cold turkey),這意味着我們不會再損失一萬億美元……因為我們現在沒有跟他們做生意。而他們很想達成協議,非常想。我們會看看結果如何,但這必須是一個公平的協議。」

他又說會對中國降低關稅:「總有一天,我會降低這些關稅,要不然你永遠無法跟他們做生意,而他們非常想要做生意。」

另一方面,特朗普似乎是想讓美國人做好心理準備同中國打一場持久的貿易戰。5月6日,在到訪白宮的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面前,特朗普稱美國不必同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議,「他們想要一點我們的市場,他們的市場我們一點也不想要。」

圖為2025年5月6日,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到訪美國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會晤。(Reuters)

同時,他又強調美國人不需要那麼多東西,指孩子們「不需要擁有30個娃娃,有3個就夠了,他們也不需要擁有250支鉛筆,有5支就行。」此前他已經說過美國在貿易戰中會經歷一些波折、關稅是苦口良藥等等。

到底哪一種解讀才符合特朗普的真正想法?沒有人知道,也許連特朗普自己也不知道。

貝森特破局的機會

從特朗普上任以來的種種行動來看,他完全就是一個隨心而為的人,任何政策也可以全盤扭轉。簡單舉幾個例子:

- 他就職之時以達成加沙停火為政績,如今加沙戰事重啟快兩個月,特朗普卻幾乎不聞不問,任由以色列擴大戰爭。

- 24小時內叫停俄烏戰爭?4月底之後,他已經撒手不管,重新向烏克蘭出售軍備。近日他自己就公開承認叫停俄烏戰爭「或許是不可能的」。

- 誓言要加拿大變成第51個州?5月6日卡尼訪問白宮之時,特朗普只說「永遠不要說永不」(Never say never)。

2025年4月30日,馬斯克(Elon Musk)出席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宮舉行的內閣會議時,戴著印有「美國灣」(Gulf of America)字樣的帽子。(Reuters)

- 支持馬斯克(Elon Musk)「政府效率部」(DOGE)大削政府開支?經過內閣官員抗議、民意反彈之後,馬斯克本月就會離開政府。

從上述這些事例,可以看到一個重點。那就是特朗普的專注力非常短暫。當他聚焦某一個議題的時候,一系列激進行動可以接踵而至,讓人難以招架。但當同一議題再引不起他興趣之後,敷衍了事似乎是唯一結局。

當然,中美貿易磨擦對於美國的實際影響遠遠大於上述各個議題,它們之間有沒有可比性是值得質疑的。但如果上述議題確實顯示出特朗普的行為模式的話,最終中美在貝森特等MAGA鴿派手中達成貿易緩和是短期內就可以預見的事。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