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僱員醫保指數」揭門診使用量及保費大增 僱主開支3年升55%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PolyU CPCE)聯同企業員工福利及強積金顧問GUM,發布全港首創的「香港僱員醫療保險指數」,涵蓋過去長達19年的數據,全面反映團體醫療保險的實際使用情況、費用及保費的趨勢。指數揭示即使醫療費用走勢趨穩,但由於使用率急升,保費持續上漲,導致僱主醫保開支在3年間累計急升達55%。
團隊冀透過每季度更新指數,提高各界對醫保使用的認知,長遠更精明使用醫保,提升私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減少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香港僱員醫療保險指數由「使用指數」、「費用指數」及「保費指數」組成,涵蓋由2006年至2024年香港團體醫保市場數據。
疫情復常後門診使用升、兩年間升102%
「使用指數」包含住院保障使用指數及門診使用指數,反映整體醫療使用及職場健康水平。當中,門診使用指數在新冠疫情復常後大幅攀升,兩年間的累計升幅高達102%。單是去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普通感冒的個案率按年增加25%。門診使用指數兩年間倍增,反映僱員對門診服務的需求顯著上升,較新冠疫情前更高。住院率亦沒有回落到新冠疫情前水平。
住院和門診費用均有下降
醫療費用方面,研究發現去年住院費用指數出現4年以來首次下跌,每宗手術平均開支回落至21,851元;門診費用指數連跌兩年,每宗門診平均費用降至533元。
團隊認為,近年日間手術進行的病毒疣治療和腸胃鏡程序越趨普遍,加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普通科門診使用率急升,令整體平均住院和門診費用均有下降;但面對成本上漲,相信未來醫療費用將回復上升趨勢。
醫療保險使用率高 3年累計增幅達55%
保費方面,研究指出保費指數由2021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3年之間累計增幅高達55%,當中住院保費增幅較門診更高。團隊認為,近年醫療保險使用率高企,保險公司以過去理賠經驗,為來年保費定價,導致出現醫療保費上升的困局,不利私營醫療可持續性,或變相增加公營醫療負荷,同時加重僱主負擔。
團隊建議,僱主應選擇更符合僱員需求的醫療保險,結合健康教育及針對性預防措施,控制保費潛在增幅,提高企業成本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