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夏寶龍促港改革 北都提速破局

來稿作者:楊華勇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全面生效的背景下,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6月18日抵港展開五天考察。夏寶龍連續第三年來港調研考察,他6月22日離港,預計會出席6月21日舉辦的「香港國安法公佈實施5周年論壇」並發表演講。
此行不僅是國安工作的階段性檢視,更凸顯香港發展重心向經濟轉型與民生破局的戰略轉向。夏寶龍主此次香港調研,首站即肯定特首李家超在維護國安、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並強調特區政府須切實擔起「特區當家人和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帶領香港在由治及興新階段深化改革創新,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一定調,既是對特區政府的信任,也隱含對發展效率的更高要求。
6月19日,夏寶龍在香港進行考察調研。當日上午,夏寶龍在政府總部與愛國愛港團體代表座談。下午,夏寶龍在政府總部與香港主要高校代表座談,之後考察啟德體育園。夏寶龍見八大管理層,訪體育園,與「愛國愛港團體代表」座談。2023年夏寶龍首度訪港時,曾經到訪港大和科大。他過去也有個別會見本港大學管理層,表示香港的大學是重要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要不斷擦亮本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
《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23條本地立法已完成,香港基本補齊了國安法律框架的短板。國安屏障既固,香港亟需以改革魄力破解深層矛盾,外資觀望氛圍、民生沉屙、產業升級瓶頸,皆需在夏寶龍此行中尋得破題金鑰。夏寶龍多次強調香港不僅要做好國安工作,發展也是關鍵字。現在香港已築牢國安屏障,夏寶龍此次訪港不會只聚焦國安,還會關注經濟和民生,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北部都會區是夏寶龍多次關注的重點專案,夏寶龍在2023年首次以中央港澳辦主任身份來港考察時就曾視察北部都會區,表示該專案關係到市民福祉、下一代發展機會和香港的未來。2024年2月,夏寶龍再次南下與香港工商界代表見面,鼓勵工商界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
特首李家超對北部都會區發展表示心急如焚,因為專案面臨土地開發程式繁瑣、行政效率低等問題。夏寶龍今年2月視察河套香港園區時,明確期望特區政府要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最近在2025年2月,夏寶龍到大灣區調研,李家超隨後表示要改革破局,牢記時不我待的緊迫性。
北部都會區成破局關鍵,北都是香港突破發展困局的戰略支點。北都以「雙城三圈」對接深圳,推動創科產業與土地供應雙軌並行,不僅破解住屋短缺沉痾,更構建經濟新引擎。北都佔地逾300平方公里,釋放潛力遠超傳統市區,務須加速基建、精簡程式,促進跨境要素流動。此規劃能否高效落實,關乎香港能否躍出內耗、重拾競爭力,實為破局關鍵所在。
夏寶龍將北部都會區定位為「香港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長遠發展」引擎,但當前推進面臨兩大瓶頸:土地開發程式繁瑣:如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因業權爭議,169億補償金未發放,嚴重拖累進度;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缺乏法定權力,難以協調規劃署、地政總署等多部門,導致重複評估與責任分散。
對此,夏寶龍早前已下達「死命令」,要求特區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李家超亦回應將深化「片區開發」模式,簡化流程吸引市場力量參與,體現「時不我待」的緊迫性。
夏寶龍多次敦促工商界以實際行動支援北部都會區,強調做比說更重要。他批評部分地產商囤積土地拖延開發,呼籲學習深圳速度,在支援北都建設中調整自身策略、推動產業升級。近期85家企業簽署發展意向書(含32份千億專案協定),顯示工商界正響應號召,但需警惕「聯營困綁」下可能擠壓本地中小企空間。
夏寶龍調研深水埗「社區客廳」等案例,凸顯民生痛點需與經濟發展同步破解。夏寶龍要求工商界為降低住房、水電、教育等生活成本「尋求最大公約數」,在「捨與得」中體現社會責任。北都規劃亦需平衡原住民安置、產業就業與生態保育,避免淪為「地產化」工程。
夏寶龍此次調研,實則為香港注入「破局提速」的強心針:以行政改革打破北都桎梏,以工商實幹替代空談,以民生溫度校準發展航向。
作者楊華勇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