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香港需要「忘掉」才能再度成功

香港在紛紛攘攘的新聞中準備迎來回歸28周年:港澳辦夏寶龍主任來港出席國安活動,再度對香港的安全與發展做出指示,而第四份施政報告也已開展公眾諮詢。的士行業因為牌價暴跌而躁動,還有多家耳熟能詳的品牌因經營困難而走入歷史。一連串的新聞都顯示,「由亂及治」已經底定,但「由治及興」卻進展緩慢,原因何在,值得思考!
若說香港經濟不好,它卻擁有多張令人羨慕的亮麗名牌: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資產管理中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穩健的專業與管理服務、國際海空運輸樞紐、國家唯一普通法區、亞洲重要仲裁中心等。但若說香港經濟暢旺、前途光明,卻政府連年財赤,企業接連倒閉,市民消費謹慎。這除了有美國發動關稅戰的外圍干擾因素,香港是否也需要「三省吾身」,查找自身不足?
筆者以為核心問題就在於香港早已成功,在上個世紀就已經佔據重要位置,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創造了「東方之珠」的經濟神話。但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科技、產業甚至國際格局也都與過去迥然不同。成功本不是問題,但在新的環境下仍緬懷著「東方之珠」的成功經驗,可能才是今天香港坐困瓶頸期的核心原因。雖然社會已有「求變」的共識,但「如何變」、「變什麼」的核心問題卻仍是人言人殊。
從管治上、經濟結構上、社會心態上,香港社會普遍仍可見到沉湎過往成功經驗的痕跡,譬如政府奉行「積極不干預」是過往的成功因素之一,但在今天是否仍適合?的士牌照由高處跳水影響從業者生計,但相關服務又難敵網約車的挑戰。政府面對這樣的困局,不能繼續固守「小政府大市場」的老思維,確實需要主動從中協調,才能保證行業健康發展。
回歸後,香港仍繼續以「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定位自己,因為過往就是靠賴內地發展紅利而成功,這樣的定位可以繼續用「中間人」的角色躺贏。幸好,本屆政府逐步將「超級聯繫人」演譯成「超級增值人」,雖仍未擺脫中間人的角色,但起碼想到了「增值」。但時代變了,科技快速發展、物流一日千里,中間人的角色越來越不重要。香港需要怎樣的改變?
筆者想起少年時閱讀《倚天屠龍記》中有這樣一幕:張三丰臨危授課,將太極的武學精要傳授給了張無忌時說:「只重其意、不重其招,你忘記所有招式,就練成了。」《神鵰俠侶》中描述獨孤求敗之所以無敵於天下,正是因為他以達到「無劍勝有劍」的境界。後來偶然發現,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有類似的觀點,這位天才在談及教育時認為,真正的教育是當學生將在校園內所學到的東西都「忘掉」之後,所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真正知識!
無論是小說或者是愛因斯坦的總結,都談及同一個觀點,如果困於過往成功的經驗、固守經驗的條條框框,在瞬間萬變的武林決鬥中,往往以失敗收場。
香港的發展也是一樣,「忘掉」過往賴以成功的一切經驗,細心審視眼前的世界格局、時代需求與國家藍圖,才可以真正走出一條新的成功之道!九月份的施政報告,市民渴望看到突破過往經驗束縛的新發展思維。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