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Daddy」是如何煉成的?

「北約秘書長呂特在以伊衝突中將特朗普比作爸爸(Daddy)」,「總統就伊朗和以色列的襲擊事件爆粗口後,北約秘書長稱特朗普為爸爸」,「北約的『爸爸外交』:特朗普和呂特的社交媒體聯誼」,6月26日湧上西方各大媒體頭條的幾乎都是北約秘書長稱特朗普為爸爸的報道。
雖然呂特(Mark Rutte)事後極力否認,但特朗普的言之鑿鑿,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的扶額微笑,將特朗普瞬間多了個兒子一事的戲劇性表露無疑。
儘管不是真的叫爸爸,但呂特很明顯視美國為主宰者、真正的大佬。
北約峰會前呂特發給特朗普的短信極盡諂媚:「總統先生,親愛的Donald」,「祝賀並感謝你們在伊朗採取的果斷行動,這真是非凡之舉,是其他人都不敢採取的行動」。
而到了北約峰會上,呂特為特朗普在伊以衝突中爆粗口開脱,說「嗯,爸爸有時候不得不說些髒話。」
原本人們以為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群雄並起,以今時今日美國相對實力日漸衰落的地位,美國霸權捉襟見肘才是真相。殊不知,美國總統竟然被人公開叫爸爸。
且不說歐洲是否可以成為獨立的一級,現實是連獨立成為一個個體的勇氣都沒有。既當舔狗又認爹,脊樑骨無論如何是挺不起來了。
有時候,不一定是特朗普非要搞個大新聞,而是美國的盟友們偏愛將特朗普送上頭條。
美國霸權衰落是事實,美國的危機感與日俱增也是事實。美國民主黨政府的思路是和盟友聯合,一起抵禦日漸崛起的新興勢力。美國共和黨政府的思路是減輕對盟友的付出承諾,美國仍然可以一騎絕塵地強大。
歐洲等盟友對特朗普政府的轉變一開始是不適應的。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喊出可能退出北約時,歐洲還一度想過軍事獨立。但是伴隨着烏克蘭危機的爆發,面對特朗普要求北約國家增加軍費開支,北約國家默默地接受了。
早在2014年北約計劃用10年的時間將軍費開支提升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而如今2025年的北約峰會,特朗普要求的5%目標也已經通過。
北約峰會前呂特在發給特朗普的短信中說,「今晚你們在海牙又將迎來一次重大勝利。這並非易事,但我們已讓他們都簽署了5%的承諾!」這是指其他北約成員國大多已簽署新承諾,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用於國防,而這正是特朗普幾個月來一直在推動的要求。
從要求北約國家增加軍費到全球對等關稅,美國對歐洲等主要盟友的要求越來越嚴苛,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急於抽身,同俄羅斯緩和關係的一系列動作,刺激了歐洲的敏感神經。歐洲已經被特朗普嚇到。「特朗普爸爸」是大多數國家在美國的恐嚇之下乖乖就範的結果。
在特朗普之前,美國維持霸權存在的方式是協商,有其温情脈脈的一面。但特朗普上台後,撕下了偽裝,撤下胡蘿蔔開始上大棒。就像是慈父突然甩給兒子一個耳光,美國霸權開始轉向專制暴力。
現如今,被嚇到、被震懾到了的歐洲生怕連做美國跟班的資格都沒有,急切製造美歐仍然是共同體的場景。在美國和歐洲的貿易談判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多次提出中國問題,試圖提醒美國,美歐面臨共同威脅。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同美國談判貿易問題時也多次拿中國說事。
這的確是一個大爭的時代。但除了中國還能與美國抗衡,除了俄羅斯還能對來自美國的鐵拳苦苦支撐,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美國想,隨時都可以拳腳相向到讓對方投降。
收割中俄之外的世界,就有都吃不完的紅利。這就是美國面臨的現實。以前是美歐共治這個世界,歐洲是分得一杯羹的角色。現如今世界重新洗牌,美國透過掠奪還是那個美國,但歐洲早已沒有上桌的資格,反而躺在了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