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強制遣返海地難民 再度上演的「停機坪之亂」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就在踏入美國德州(Texas)境內的兩周後,23歲的海地難民Bordes坐上了一架返程的波音737。短短幾個小時後,他就回到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的機場,而赴美的路程——從海地到多明尼加共和國、智利、再到德州——花了11年。

9月18日,美國政府宣佈將會迅速開始遣返在美-墨邊境大量聚集的海地難民。第二天,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就安排了三架包機,將327名海地難民送回海地,DHS表示該遣返行動將持續進行。

路透社引述在場人士消息指,被遣返回到太子港機場的難民非常激動,更有一群男子往飛機方向衝去,一名難民甚至試圖重新登機。場面不難讓人聯想到一個月前的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美軍撤離時,阿富汗人冒險擁上機的情況。《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聯繫上數個遭到遣返的難民家庭,他們表示在登機前並沒有被告知自己會被遣送回海地。

跟眾多海地難民一樣,Bordes跟家人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後就離開國家,當時他年僅12歲,輾轉多國、顛沛流離11年後終於來到美國。怎料一下子被美國政府遣返海地,回到家鄉卻無瓦遮頭。「我擔心我的人身安全,我早已不認識這個國家。」Bordes批評拜登如果繼續遣返難民,跟前總統特朗普根本不遑多讓。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Filippo Grandi) 表示,美國將海地難民送回局勢如此不穩定的國家,可能違反不遣返原則(non-refoulement)。

邊境難民激增

在德州(Texas)的邊境城鎮德爾里奧市(Del Rio),一座跨越美墨邊界河格蘭德河(Rio Grande)、將德爾里奧與墨西哥阿庫尼亞城(Ciudad Acuña)相連的橋下,聚集着將近一萬名難民,當中大多數為海地國籍。扛着床褥、背着水果、孩子尿布和毯子的難民們涉河而來,格蘭德河河水淺剛好沒過膝蓋,河面也不算寬,難民們輕易就可蹚過。對於難民而言,真正難的是在擁擠的難民營內漫長的等待。

海地前總統於7月7日遇刺身亡,8月14日當地再次發生7.2級大地震,兩場危機後,海地首都的部分地區為犯罪團伙所掌控,逼得大量海地人流亡他國,這也使得本就在拜登上台後加劇的邊境難民問題更加嚴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8日報道指,美墨邊境的過境人數達到幾十年以來的最高。僅上個月就有超過20萬人被美國邊境巡警攔截,本財政年度,已經有超過150萬人在邊境遭到攔截。

+1

「在那邊,我們得挨餓」

難民急劇增長亦令臨時營地的生存條件愈發糟糕。德爾里奧市的市長Bruno Lozano上周表示,橋下環境髒亂得簡直像貧民窟一樣,食物、清潔水源、流動廁所的數量遠遠不足。

前幾日,許多海地難民前往格蘭德河墨西哥一側的阿庫尼亞城(Ciudad Acuña)購買食物和水,卻在嘗返程期間遭美國邊境騎着馬的警員驅趕,高喊:「走吧!馬上離開!回去墨西哥!」更有警員持鞭恐嚇難民。有關的影片流出後引發廣泛譴責。

儘管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強調邊境警員正與紅十字會合作,為難民提供醫療服務,但一名海地難民Surreane Petit說,「橋下沒有任何人提供幫助,沒有。」她帶着自己3歲的兒子回到了墨西哥境內的難民營,她說:「這裏的墨西哥人幫了我們很多」、「在(美國)那邊,我們得挨餓」。

路透社報道指,近來墨西哥一側的難民營正在擴張,包括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和聯合國難民署在內的人道組織都在提供援助。

即便如此,許多難民仍在條件惡劣的難民營堅守着。但許多像Bordes一樣的難民等上遣返的飛機後,連懷抱着希望等待的機會也被剝奪,當中甚至有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遣返。

在長達數星期的徒步、長途巴士旅程後,43歲的Sonia Piard和家人才終於在本月抵達德州,卻在不到兩周後,在未被告知目的地的情況下被邊境人員帶上飛機。還有家庭甚至以為自己正在被轉移至在佛羅里達州(Florida)的另一個臨時庇護所,沒想到一下飛機,眼前會是自己歷盡艱險才告別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