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勝選 注定日本要在台海持續高調

撰文:祁賓鴻
出版:更新:

9月29日,日本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經歷兩輪投票後,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以257票的成績,擊敗日本現任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170),成功當選自民黨第27任總裁,並預計在10月4日通過眾參兩院全體會議的首相指名選舉,成為日本第100任首相。

回顧這場選舉,情節流轉宛如戰國爭鬥。首先是7月17日,菅義偉釋放可能「解散眾議院」的訊號,流露出參與總裁選舉的強烈意願;8月22日,菅義偉的盟友小此木八郎落選橫濱市長,重挫了菅陣營士氣;8月24日,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自民黨對策委員會委員長森山裕公開力挺菅義偉,意味着後者已獲取二階派與石原派的支持,安倍晉三(細田派)、麻生太郎(麻生派)、竹下亙(竹下派)則依舊動向不明。

8月26日,岸田文雄揭竿而起,宣佈競選下任自民黨總裁,公開挑戰菅義偉;9月2日,岸田文雄再度出擊,高調提出自民黨高層限期改革的主張,矛頭直指「史上任期最長的幹事長」二階俊博;9月3日,菅義偉以「選舉和抗疫都需大量精力」為由,正式宣佈棄選;9月8日,繼岸田文雄後,自民黨保守派議員高市早苗宣佈競選,並受到安倍晉三支持;9月10日,河野太郎正式宣佈參選,並獲麻生派、菅義偉支持;9月16日,自民黨代理幹事長野田聖子宣佈參選,支持者乃是二階俊博。

如今岸田文雄勝出,宣告了系列鬥爭的終結。然而有鑑於日本如今的政治結構,「後安倍時代」的煙硝恐難一瞬消弭,並將持續於台海掀起波瀾。

岸田文雄於9月29日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

+10

派閥們的代理人之戰

首先,這場菅義偉時代的「最後廝殺」,看似是4位精英的政治對決,其實仍是派閥們的代理人戰爭,且真正的參賽者只有兩位:岸田文雄、河野太郎。

岸田文雄除了有自民黨傳統派閥宏池會(岸田派)的全力支持,也受前首相安倍晉三暗助。其實早在「安倍一強」時代,擔任外相的岸田便是近畿重臣,於日韓慰安婦協議、日美首腦共訪廣島等事件上,忠心執行安倍意志,也曾於國會答辯上,大力助推安倍的新安保法案過關。彼時安倍或將「禪讓」岸田的傳聞不脛而走,麻生太郎也曾對外表示,其與安倍「屬意岸田接班」。

然而2020年8月28日,安倍因健康因素宣佈辭職,被外界公認是「安倍接班人」的岸田登門首相官邸,尋求競選支持,卻在會談結束後敗陣而返。此時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已選擇支持菅義偉,安倍也有意讓細田派共同站隊,岸田由此成了不合時宜的選擇。但見此境況,岸田並未見好就收,而是選擇了蠻幹到底,最終也「求仁得仁」,以98票的成績慘敗給菅義偉的377票,被日媒投以「政治死亡」的難堪嘲諷。

2020年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 岸田文雄慘敗給菅義偉:

+9

此次岸田再出征,時局已不同當日。有別於麻生大力支持河野太郎,安倍選擇了兩手佈局:推出高市早苗。倘若立場極右翼的高市當選自民黨總裁,安倍將能延續自己的修憲路線,並藉操控無派閥的高市來「攝政」,甚至醖釀自己的再復出;如若高市聲勢未起,其至少也能瓜分河野太郎的右翼選票,促成第一階段無人過半的局面,屆時安倍再指示細田派全力支持岸田,即可成功拉下河野太郎。

無獨有偶,野田聖子也是類似角色,只不過其代表了二階俊博的利益。二階面臨眼下自民黨少壯派的「放權」呼聲,深感腹背受敵,急需藉此次選舉爭取黨內大老的政治支持,故而支持野田聖子參選,提高第一輪投票無人過半的概率,換取密室協商與政治交換的可能。

而由選舉結果觀之,事態發展正如二階與安倍所料。第一輪投票中,岸田文雄、河野太郎分別獲得256票與255票,高市早苗與野田聖子則是188票與63票,確定進入第二階段:岸田對決河野。隨後原本分頭支持岸田與高市的細田派,選票幾乎全數湧向岸田,河野太郎由此鎩羽。

這場選戰,與其說是岸田與河野的戰爭,不如說是安倍、麻生、二階與諸派閥的格局調整。

2019年日本自民黨年度大會 安倍晉三揮拳重提修憲:

+4

不穩的首相之位

而上述過程,暴露了岸田政權一大隱憂,即岸田派本身實力不足以讓其當選,安倍的政治支持與權術操弄,卻能助其一圓首相夢。換言之,岸田儘管有自己的派閥,也久在外交前線衝鋒,政治能量卻終究不敵安倍,即便上台也要受其路線制約,並落入與菅義偉類似的尷尬境地。

2020年9月14日,菅義偉當選自民黨第26任總裁,背後乃是細田、麻生、竹下、二階、石原5大派支持,其也在上任後投桃報李,大量任用5大派閥出身者,細田派的尤其多。而由於菅義偉威望不足以服眾,導致了不少右翼政客上竄下跳,頻於台海議題上突破底線,既是有意借「台海有事」氛圍助推修憲氛為,衝破《和平憲法》束縛,也是意在爭取政治聲量,吸納右翼民粹選票。

菅義偉任內 諸如岸信夫等右翼政客頻頻炒作台海議題:

+9

故從岸信夫到中山泰秀,甚至還有麻生太郎與安倍晉三,人人頻繁炒作「台海有事,日本協防」的虛假話題,消費着「台日友好」的廉價情緒,眼中只有右翼的「雪恥之夢」、政治版圖的消長算計,全然不顧中日關係跌到谷底的嚴峻現實。在此過程中,菅義偉與其說是政壇共主,不如說是被派閥架空、被右翼奪權的悲慘魁儡,並在擔負了防疫不力、強辦奧運的惡名後,黯然下台。

平心而論,安倍晉三立場雖右,但其長期執政7餘年,中日關係雖有波折,大抵仍是和穩遞進。2015年,停止三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新啟動召開,象徵東北亞的解凍;2018年5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安倍晉三之邀,正式訪問日本,是其出任國務院總理後的首次訪日,亦是2011年5月時任總理温家寶訪日後,再有中國總理出訪日本;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安倍晉三訪華,《環球時報》發表了「中日應確立共存共榮大原則」等評論;2020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日韓的齊心堪為其中關鍵。

如此現象,大抵有兩大關鍵因素作用:一是中國的經濟崛起,讓日本看到中日合作的益處;二是安倍地位穩固,即便其追求「大國路線」,依賴美日安保體系,也無需頻頻在中日議題上「提款」右翼民粹。然而這般政治格局,如今正自日本政壇消亡。

岸田儘管擁有自己的派閥,不如菅義偉般脆弱,卻仍須仰仗安倍支持,諸如岸信夫等細田派政客,恐將持續活躍;而政壇的其餘右翼勢力為求曝光,將難停下炒作台海的力道。如今日本疫情仍在,國情不安,首相支持率只要有所下跌,黨內便極易傳出「下台」呼聲,且眾議院選舉即將到來,明年夏天更有參議院選舉,倘若自民黨丟失太多席位,岸田政權將面臨垮台風險。屆時安倍是否會如2020年支持菅義偉般,拋棄岸田另推新人,關鍵不在兩人情誼,而在派閥的政治利益。

歸根結柢,後安倍時代潛藏頻繁換相的風險。在此過程中,台海議題便如右翼政客的秀場,供其無序進出、遂行政治偷襲。日本雖無實力干涉武統,卻注定不會放過在此擷取政治利益的良機。新的「下剋上」戰國時代,已悄然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