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最低工資保障率遠遜台韓 引入方程式調整更公開透明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香港的最低工資水平有望在明年五月一日起,提升至時薪40元。終於!有低薪員工「等到頸都長埋」,卒之等到四年以來第一次加人工。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5至6月的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大約有7.3萬人的時薪低於40元,而只有1.4萬名打工仔女領取37.5元的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受惠人數涵蓋率由政策生效初期的6.4%,逐年下跌。若按現時的總就業人數365.7萬人計算,假設領取最低工資的人數仍是1.4萬人,涵蓋率僅得0.38%,令這張「保護網」幾乎疏而「畢」漏,效用成疑。與鄰近的台灣、南韓等地最低工資覆蓋率至少一至兩成比較,簡直是雲泥之別。

來稿作者:徐文傑

港最低工資水平落後日韓台

我們將目光移至台灣,當地的工資保障有分基本月薪以及基本時薪,明年一月開始,打工族的每月基本工資加至2.64萬台幣;而基本時薪調升到176台幣(以12月21日匯率計算,基本時薪折合約44.7港元)。根據台灣勞動部門估算,約超過175萬名領取月薪的勞工,以及約有57萬多名賺取時薪的勞工受惠,以2022年9月台灣勞動力為1139.7萬人計算,最低工資的覆蓋範圍約兩成。

雖然台灣未有最低工資法例保障,但自從2016年開始,當地的最低工資時薪每年提升,累積升幅達到46·7%,相比之下,香港的最低工資由2016年的32.5元加至40元,增幅只有23%,是台灣的一半。以領取基本月薪2.64萬台幣的工薪族為例,每周工時為上限40小時,全年52周計,未扣除假期等因素,平均時薪是152台幣,即是38.6港元,會比基本時薪為低。(為區分兩者,本文姑且將前者命名為「長工最低時薪」)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爭拗台灣的明年的「長工最低時薪」會比香港明年5月調整後的最低工資低,不過由於台灣是每年一檢,香港現時是兩年一檢,有可能於2024年,即便以上述不完全科學的方式計算,台灣的「長工最低時薪」相當有可能在後年再次超越香港。

至於南韓明年最低時薪工資加至9,620韓元(折合約58.3港元),若以每月基本工作時數209小時換算成基本月薪,則為201萬580韓元(折合約12190港元)。當地最低工資委員會指出,會有多達340萬人因最低時薪調升受惠,當地6月就業人口有2847.8萬人,最低工資的覆蓋範圍約11.9%。

而香港人熱門外遊目的地日本,今年十月起,日本全國平均時薪調整到961日元(執筆時以100日元兌5.9港元計算,折合56.7港元),其中東京及大阪分別為1072日元以及1023日元,而沖繩縣最低,為853日元。即使日元兌港元匯率今年內有較大幅度下跌,東京及大阪折合最低時薪為63.2及至60.31港元,比香港高出一大截,按慣例日本各地的最低工資下年十月再度調整。日本最新的最低工資受惠人數 ,恕筆者尚未找到。

與日本、南韓以及台灣這些先進經濟體相比,香港的最低工資時薪是四地中最低,而檢討周期為兩年一檢,為四地之中最長。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香港最低工資凍結,維持在37.5元水平,變相令部分低薪僱員如保安員及清潔工等,四年才加一次人工,基層怨聲載道,反觀日韓台均在疫情下積極調高最低工資,幫助貧苦大眾度過難關。本港社會有不少聲音要求最低工資每年檢討一次,但遭到雙料議員張宇人等資方代表反對。

特首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提出,邀請最低工資委員會(下稱「低資會」)研究如何改善最低工資水平檢討機制,包括檢討周期及提高效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相信「低資會」會探討是否可以引用一些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

用方程式調整最低工資更公開透明

如何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資是整個社會各界面對的難題,現時本港最低工資制定,由法定機構最低工資委員會每兩年檢討工資水平,經考慮整體經濟狀況、勞工市場情況、競爭力;以及社會共融等可以量化及不可量化的因素,再向特首及行政會議作出建議,最後由政府拍板,但過程中勞資雙方代表如何討價還價,最終調整幅度是如何得出,小市民所知極少。社會有呼聲引入方程式去調整最低工資,調整指數化是希望令整個決策過程更加透明公開、「有數得計」,打工仔女而不是像等候六合彩攪珠派彩,而是可以預期調整的幅度。

至於如何設定合理的計算方程式是關鍵,物價水平和生活水平上漲往往是調整最低工資最常考慮的因素,不過本港的最低工資調整普遍超越通脹率,若只與通脹率掛鉤,只求打工仔女的購買力不會被侵蝕,他們便不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難以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倒退的做法。因此,巴西、哥斯達尼加以及台灣等地調整最低工資時方程式會一併考慮計入CPI及GDP等元素。以台灣調整基本工資為例,方程式是:

基本工資X[(1+(消費者物價上升率+½ GPD成長率)]

雖然香港沒有基本月薪,如果勉強套用在最低時薪上,站在保障基層角度,消費者物價上升率相應採用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化百分率,GPD成長率是½,或是n,可由社會開放討論,毋須盲目跟隨。至於最低工資設定水平,舉例設定在第十個百分位數,或是最低工資的涵蓋率至少維持或高於政策初期的6.4%初期,檢討最低工資機制時,這些方向也可以探討。

坊間亦有意見認為可參考最低工資與工資中位數的某個比率掛鉤。根據統計處去年的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本港去年平均時薪中位數是75.7,當前最低工資與時薪中位數的比是0.49,相關比率和南韓去年的一樣,略高於日本的0.45;但會低於經合組織國家中法國的0.61和英國的0.57,英國政府目標在2024年,最低工資設定在工資中位數的三分之二,比現時更加進取。反觀,香港反其道而行,最低工資與時薪中位數比率由2013年的0.522,2015年的0.516,2017年的0.507逐步下跌,反映本港最低工資的加幅低於時薪中位數的增速。

筆者所屬的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受樂施會所託,正進行一項關於最低工資的調查,屆時發布成果,希望能抛磚引玉,在新最低工資生效前與各界持份者好好討論,合力重新編織這張社會保障網。

作者徐文傑是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助理。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香港01無關。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