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到香港:美國駐華使領館的「諜報」往事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隨着中美雙方都已開始正式接管成都與侯斯頓的前總領事館館舍,一場盛大的風波似乎終於落幕。不過,當西方開始津津樂道於「誰將是下一個」時,美國在華龐大且具備包括諜報在內各種功能的「外交使團」也是不容忽視的目標。

美國前駐成都總領事林傑偉(Jim Mullinax)7月27日在其「微信」朋友圈中的發言具備重大價值。從他的話中,外界得以發現美方在領事館建立的35年間已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商業,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廣佈人脈。

+3

由於《紐約時報》等媒體已經在7月24日前後多次強調成都總領事館是美國蒐集新疆、西藏情報「最有價值」的駐華外交前哨站。這一提示無疑暗示了美方在中國相關領域已通過多年佈局實現了暗樁密佈的效果。考慮到林傑偉已強調美方「將找到新的方法」來採取相關工作,這一發言意味着即便成都總領事館關閉了,但美國在中國西南並延伸到疆藏的情報網仍將工作,只不過其力度就存疑了。

美國外交官參與情報活動並不是新鮮事。中央情報局(CIA)的第一號「烈士」馬克南(Douglas Mackiernan)在1950年死於藏區前的一年間,就是以「美國駐烏魯木齊總領事館代理領事」的身份介入新疆地區國共內戰、人員撤離與接洽等過渡事務的。

而今,美國駐中國各地使領事館也或多或少地扮演着類似角色,只不過情治相關的很多細節事關機密,若非專業人士披露,一般人很難得其門而入。

在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門前,很多人有了在鏡頭前亮相的機會。(路透社)

譬如直到2013年美國中情局、國安局前技術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曝光美國監控系統之前,外界對位於北京、上海、成都、香港等地外交設施內的美國「特別蒐集服務」(SCS)、「稜鏡計劃」監聽項目幾乎一無所知。中國媒體也是在斯諾登披露情報後,在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館舍外發現了用於「稜鏡計劃」監聽通訊的相關偽裝設備。

將藉助外交渠道採取諜報行動發揮到極致的莫過於美國設在香港的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

這一機構不僅要總領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外交等行動,自1949年之後,更已成為美國探聽大陸情勢的最大耳目,直到目前仍是美國人員編制最大的海外領事館,其中還設有中央情報局分站。

對西方世界來說,中國對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的「寬容」和1999年對美國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憤怒無疑是鮮明的對照,這背後折射的問題是讓歐美觀察家有所不安的。(Getty)

儘管美國駐港總領事館設施的秘密直到2011年2011年「維基解密」披露部分美國外交密電,以及以及2013年斯諾登公開「稜鏡計劃」後才揭曉,但美國「外交人員」在香港領事館的任務和使命早就為外界所熟知。

美國首任國家情報總監內格羅蓬特(John Negroponte)就是在香港領事館開始他的「外事工作」的。在1992 年,美國國會又以「確保美國龐大利益」與「維持香港政經自由」為名,通過了《香港政策法》,曾在1996年至1999年擔任美國駐港總領事事的包潤石(Richard Boucher)亦在1997年確認「美國在香港有重大利益關係」。

美國前駐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已在2013年強調美國無需為入侵香港網絡一事而道歉;前總領事夏千福(Clifford A. Hart, Jr.)及其前上司侯儒楷(Morton Holbrook)等人還在2014年後的香港一系列風波中扮演負面角色,前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甚至在2019年7月稱「北京應在涉港事務上後退一步」,至此,外界可以發現華盛頓及其情治機構在港的工作力度越來越強。

在現任美駐港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稱《港區國安法》為「香港悲劇」後,中美在外交掩護下的情治對峙也到了亟待攤牌的時候。相對於中美雙方在中國內地罕有交手的情況,香港就成了適合的諜戰舞台。

對美國來說,其駐港領事館的僱員已經成了尾大不掉的目標。到2019年,有情報顯示它具備約1,700名僱員,但美國領事館只承認其領事館員額為320人,其中為140名外交隨員和180名本地雜役等。在《港區國安法》確立之後,這一具備反間諜效力的法令將直接對在港從事滲透或間諜行為的相關人員帶來衝擊。

考慮到傳言中的美國駐港領事館員額和美方承認的員額相差超過1,300人,這些美方不認可的人員一旦損失,美方的情報網無疑將遭遇有苦說不出的結局。伴隨着這種雙方秘而不宣的衝擊有可能在當下的非常時期延伸回中國內地,自以為逃過一劫的美國情治人員難免會感到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