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有公廁翻新工程長達8年仍未完工 擬定設計需時7年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食物環境衞生署現時管理全港共798間公廁,當中有部份公廁已變得殘舊,港府今年宣布預算6億元作翻新用途。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今日(27日)公布,審計署檢視食物環境衞生署的公廁管理工作情況,發現有元朗區的公廁於2011年被納入翻新計劃,但一直未完工,較一般翻新工程約兩至三年需時甚久。建築署稱,由於地區人士曾提出特定意見,需重擬公廁設計,超出建築署控制範圍的因素;食環署則稱,工程期間曾因結構安全問題暫停工程,此次延誤屬獨立個案。
另外,審計署亦關注截至6月,仍有13%有值勤員的公廁,沒有按指引加設值勤室,促食環聯同建築署加快增建設施。

港府預算6億元翻新部份公廁。(資料圖片)

審計署檢視食環署的公廁管理情況,發現個別公廁的翻新及建造工程有延誤情況,其中一間元朗區的公廁於2011年被納入翻新計劃並獲撥款,但至今年6月仍未完工,較一般翻新工程約兩至三年需時甚久。該公廁的翻新包括增建暢通易達而無分性別的廁所,需額外用地,項目於地區諮詢無收到反對意見,至2014年撥地獲批後開始動工,此時有區內人士向食環提交反對意見,反對建暢通易達廁所,建築署需聘顧問修改圖則。

但第二版本的圖則諮詢時,再有地區人士及區議員要求增設生物處理污物系統,政府再與顧問商討方案可行性,擾攘兩年終「維持原判」。至2018年,承建商終於動工時,發現公廁的結構磚牆狀況欠佳,需先更換磚執;建築署基於該承建商報價高昂,另聘新承建商接手完成餘下工程,最新修訂的目標是今個月內完工。

因地區人士提特定意見 超出建築署控制範圍

建築署向審計署表示,由於地區人士曾提出特定意見,需花7年重擬公廁設計,超出建築署控制範圍的因素;食環署則稱,工程期間曾因結構安全問題暫停工程,署方認為安全問題至為重要,又稱此次延誤屬獨立個案。審計署認為,建築署需評估有待翻新公廁的結構磚牆的最新狀況,而食環署則應聯同建築署加快行動。

工會曾關注 審計報告揭仍有13%公廁不設休息室

另外,有工會曾關注在公廁值勤的清潔人員沒有值勤室可用,有值勤室亦放滿雜物,通風設備不足。審計署稱截至6月,仍有33間、即13%有值勤員的公廁不設值勤室,即使其餘設有值勤室的231間 (87%)公廁中,有178間沒有在室內設置電源插座、風扇或抽氣扇,違反《公廁標準設施手冊》中的指引。

男女廁格比例僅1.13,不符公廁手冊要求的1.2比例。(資料圖片)

公廁損壞率增至33%

《公廁手冊》指出男女比例應為1:2,但現時全港公廁平均男女廁格比例僅為1:1.3,食環署稱是由於實地環境限制,無法進行擴建。在公廁的維修率方面,損壞的項目由2015年的13,290個增至 2018年的17,732個,增幅為33%,審計署稱,有個別公廁損壞率較高,其中有6間公廁所涉及的維修保養要求,每年平均有89至128個。

食環署回應指,損壞較高的包括使用率高的公廁,特別是位於旅遊景點的公廁;而維修保養工程增加,可能是因公眾不恰當使用公廁,以及設施老化等,審計署認為食環署應繼續加強宣傳正確使用公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