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Gary識條鐵|貴廣高鐵出軌事件的分析和啟示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貴州省榕江縣一列高鐵動車在本月4日遭遇到土石流引致出軌,事故造成列車司機不幸犧牲,亦有8名乘客受傷。根據掌握到的公開信息,今次事故與香港人比較熟悉的2021年台鐵太魯閣號事件性質上相似,表面成因均為有外物入侵路軌範圍,令到高速行駛列車在與外物發生碰撞後導致出軌;由系統及行車數據分析,在肇事車 (高鐵D2809) 駛入榕江站前15分鐘,曾有其他動車正常通過該路段,顯示是次泥石流入侵軌道事件確為突發性質。

來稿作者:張欣宇

而肇事列車的司機在行駛至榕江站進站前的月寨隧道內時發現軌道狀況異常,已迅速在數秒鐘內作出反應,採取緊急煞車措施,令到列車可以開始減速,這已經是電光火石間,一名司機所能做到將傷亡減少的最好方法。但由於列車當時處於高速行駛狀態,列車繼續滑行900多米,第7、第8兩節車廂出軌衝入榕江站站內,列車車頭亦衝出軌道,但不幸中的萬幸,則是高速鐵路的防撞牆和軌道結構發揮防護作用,避免了列車從高架橋顛覆墜落,造成更嚴重的傷亡。

事故當日榕江縣地區遭遇持續降雨,而出事隧道兩側是自然山坡,不難想像事故成因很可能是由於大雨以引致山坡水土流失,再引發山泥傾瀉流入路軌範圍。暴雨和山坡這一類自然因素不能避免,那現時是否有技術應用能夠減少類似事故發生的風險呢?筆者在此希望結合自己過往在鐵路運營和基建工程方面的經驗,作出簡要分析。

1、偵測對鐵路軌道範圍異物

目前針對鐵路軌道範圍異物的偵測,技術上有兩種方向,一種為車載探測儀器,以港鐵南港島綫為例,其全自動列車設有障礙物及出軌偵測系統(Obstacle and Derailment Detection System),車頭底部的感應器如在列車行駛期間撞到物件;或偵測到列車出軌,系統便會指令列車即時緊急煞停。另一種則是在指定高風險地區安裝監測設備(如AI攝像鏡頭),如影像分析到有不尋常的物件進入軌道範圍,便會向控制中心及該路段的列車發出警告,使列車不能使入該路段。但現時兩種技術都仍然有很大局限,前者相對被動,只能在撞到異物/偵測到出軌後才發揮作用,對高速行駛列車的幫助尤其有限;後者亦存在容易誤報的情況,影響日常列車服務和使用效率。

2、加強斜坡泥石流風險管理

而對於防止斜坡泥石流風險,有被動應對(reactive),主動預防(proactive)兩大類處理。香港在70年代經歷了幾場嚴重的山泥傾瀉事故,例如1972年就連續發生了秀茂坪和寶珊道兩場事故,合計造成138人罹難。隨後,土木工程拓展署重新改革斜坡管理體系,採用量化風險的方式,主動預防和提前化解風險,逐漸在斜坡安全管理方面領先世界。

在香港的斜坡風險評估的機制當中,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的估算:

(1) 甚麼會帶來傷害? → 鑑別山泥傾瀉災害

(2) 多久發生一次? → 發生坍塌的頻率

(3) 那裏會出錯? → 坍塌後果

(4) 有多惡劣? → 坍塌後果的嚴重程 度

(5) 應怎麼辦? → 對山泥傾瀉風險的可接受程度

(6) 如何處理? → 山泥傾瀉的風險管理

在檢視以上問題後,便可以將斜坡大致分類為 (1) 不可接受的範圍;(2) 「合理可行的最低限度」範圍;以及 (3) 一般可接受的範圍。根據斜坡風險,政府便能更有效地分辨優次,充份善用資源去主動管理斜坡安全。

據筆者了解。內地由於幅員廣闊,地區發展不均,暫時在斜坡管理方面相對欠缺一套精確的登記系統和完整的風險評估體系。因此,香港在斜坡管理方面的經驗,可以對內地乃至全球各國都有比較大的借鑒作用。

3、借鑒類似事故的改善建議

除了在技術和體系上爭取突破,借鑒類似事故的改善建議,相信亦能有助於提升整體的列車運作安全。例如台灣太魯閣號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到:參考國際規範,考量如車間通道及玄關之車廂結構撞擊緩衝區、設置警告標示;檢視並強化各車型列車之行車應變安全設備;評估安裝符合國際建議標準之事件紀錄器,並積極應用紀錄器內之安全資料提升行車安全等等。

最後,作為一個多年的鐵路從業者,我向這次出軌事件中喪生的高鐵司機表示沉痛哀悼。正如上文提及,這位司機在事發前觀察到泥石流入侵了行車路段,並當下作出判斷啟動了緊急煞車,雖然最終仍然無法避免事故也無法救回自己的生命,但列車在發生碰撞前得以開始減速,相信是這次嚴重出軌事件相對傷亡較少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願逝者安息,事件亦再次提醒全世界鐵路行業,安全絕不可放鬆。

作者張欣宇是立法會議員(新界北),香港及英國特許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