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內地人工智能產業仍在起步期 短期內難以全面普及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第五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於4月9日至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視覺中國)

由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圍棋程式AlphaGo,在2016年連續擊敗了中韓兩國多位圍棋高手,令社會大眾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認為有朝一日人工智能可以協助,甚至代替人類,完成許多工作。而中國政府在2017年也首次把人工智能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指「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對人工智能等的技術研發」。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不僅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三大科技巨頭相繼斥巨資投入研發人工智能,許多中小企和初創企業也都紛紛加入人工智能產業,希望可從中「分一杯羹」。有業內人士更宣稱,2016年是人工智能發展元年,2017年則是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落地之年。不過,內地人工智能產業真的可在短時間實現爆發式的發展,還是因為在科技巨頭的推動下,成為繼太陽能、VR、互聯網金融等產業之後,出現的另一個「風口」呢?

適逢第五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於4月9日至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香港01記者現場觀察後發現,雖然目前內地人工智能產業受到內地許多中小企業熱捧,但行業似乎仍處在基礎研發和初期部局的階段,短時間內實現急速發展,全面普及的可能性較小。

此次博覽會以「開啟智能時代」為主題,還特別設置了人工智能館展示機器人等智能產品。 (視覺中國)

人工智能公司普遍「年輕」

此次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以「開啟智能時代」為主題,不但向外界展示許多電子信息產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外,還特別設置了人工智能館,展出包括軟件、智能硬件、機器人等在內與人工智能相關產品。據現場觀察後發現,許多參展研發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器人的公司都很「年輕」,從組建研發團隊到正式成立公司,至今最多不超過5年時間。

其中有些公司早年主要是以經營模具、注塑、弱電集成工程、集成電路等為主要業務,在內地開始鼓勵發展「互聯網+」產業與智能化產業後,才開始轉型發展人工智能產品和機器人。還有部分公司是以「天使融資」形式成立的初創企業,發展人工智能的時間與經驗都有限。

「小胖」機器人。 (陳曉攝)

智能機器人實用性仍有待觀察

其次在現場所見,本次博覽會人工智能館中展出的機器人以幼兒教育、搬運貨物、點餐送餐,以及結合了互動、搜尋和電器控制功能為主。這類被稱為「智能機器人」或「智能小管家」的機器人,雖實現了部分語音互動、自主導航行走等的智慧型功能,但技術似乎仍未算完全成熟,機器人或多或少需要預先輸入、設置、下載程式才可以發揮功能。而在機器人雲端連接與資訊下載方面,仍是依靠騰訊、百度等科技巨擘所提供的支援。

以一款名叫「小胖」的機器人為例,其目標族群是有4至12歲孩子的家庭,功能包括了室內自主導航行走、語音互動、回答預設的答案、通過雲端搜索為幼童提供在線教育等。可是由於展館現場環境較為吵雜,「小胖」一直未能與圍觀的小孩語音互動,只是一直重複﹕「我不知道你說什麼」、「請不要一起和我說話」等。而在去年11月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小胖」還發生過「暴走事件」,當時因有工作人員錯把控制「小胖」前進及後退的按鍵互調,令機器人失控向前猛衝,不僅撞碎攤位的玻璃櫃,玻璃碎片更割傷一名途人的腳踝。

此外現場展出的點餐送餐機器人,雖可自主導航行走,但其下半身為「倒三角」形狀,最寬處與半張展桌相若,行走時需要較大的空間,對餐廳的空間有一定的要求,機器人的實用性和靈活性仍有待觀察。另一方面,這類幼兒教育、點餐送餐機器人的售價由千多元人民幣至數萬元人民幣不等,短期內可能較難全面普及。

發展人工智能需要時間,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全面普及。 (陳曉攝)

人工智能是下一個「風口」?

在中國的商界有「風口論」一說,意思是只要跟上了發展的大趨勢,「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現在內地人工智能受到熱捧,但又有多少公司有長期研發人工智能的實力呢?又有多少公司只是為了擠進人工智能這個大潮流,期望可以成為「飛上天的豬」?

其實早在5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後,才由IBM研發的「深藍」(Deep Blue)在1997年實現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巴羅夫(Garry Kasparov)的突破;其後又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數學演算法的進步,才出現了AlphaGo在圍棋領域擊敗人類大師的突破。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時間,很難在短期內一蹴而就,在各個領域、行業落地普及。不過,此次的博覽會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軸,又是以尋找商業合作夥伴為主要目的,因此很難通過一次的觀察,全面了解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