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影評網豆瓣自我審查 封殺《逆權司機》條目禁討論防六四聯想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在香港上映的韓國電影《逆權司機》(在內地稱《出租車司機》)大獲好評。
在內地,當局的管控下,線上線下都未能播出,但內地著名電影評論網「豆瓣」的網民則展開了熱烈的討論,3.5萬人給予五星的最高評價,總體分數高達9.1分。由於電影討論在豆瓣方興未艾,「豆瓣」疑似自我審查,主動關閉了《逆權司機》的欄目,讓網民無法討論,遭網民炮轟。

主角目睹政府當時的殘暴。(《逆權司機》劇照)
故事簡介:《逆權司機》講述1980年5月18日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前夕,一名漢城(現稱首爾)的士司機為了豐厚的車資,冒險載上德國記者去到光州採訪。主角起初在資訊封鎖的情況下不知光州及漢城爆發的示威所謂何事,只認為示威學生「食飽飯冇事做」,後來陪同記者採訪期間,目睹政府的殘暴,他的思想也產生了微妙的改變。
網民在豆瓣熱烈討論《逆權司機》。(豆瓣截圖)

《逆權司機》宣揚民主、民權意識,民眾在片中對抗獨裁政府。微博、微信、豆瓣等內地媒體平台都有人討論這套電影,網民或多或少地將《逆權司機》的劇情套進中國的情況,甚至有人在評論中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而電影的評分則高達9.1分。直至現時為止,微博、微信的網民仍能公開地討論,唯獨豆瓣煞有介事地關閉了相關欄目,不讓網民討論。

於是乎,有網民就戲稱此部電影雖然被封殺,但是仍然獲得豆瓣史上最高得分——404分(404意味著網頁無法登入)。

豆瓣已關閉了《逆權司機》的欄目(左);微博仍能公關討論。(豆瓣及微博截圖)

按照當局一向的做法,若要封殺一套電影(如香港2015年12月上映的電影《十年》),必定會關閉所有接觸到《十年》的渠道,如轉播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時,刻意不播放《十年》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的得獎環節。然而目前狀況可見,當局並未對《逆權司機》發出封殺令。豆瓣關閉欄目的行為,很可能是自我審查。

豆瓣當年由電影討論起家,當中公允的大眾評分及評論內容對廣大網民有着教化性和指標作用,但也因此受到當局的「厚待」,並且不得不主動屈從。而其最有名的一次「聯想型」封殺,是對電影《V煞》。這部電影憑藉其反極權、匿名恐怖份子、顛覆性的手法反抗政治壓迫等頗有符號性意義的劇情和人物,令那個白色微笑面具頻頻出現在全球各類的示威當中(當然更包括香港)。很明顯,此類討論很明顯難以被當局接受,這也導致這部電影很長時間以來都被豆瓣和諧。

V煞的符號意義早已經超越電影本身。(網絡圖片)
內地民眾觀看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時,無法看到《十年》的獲獎畫面。(電視截圖)

豆瓣變相「傷害」國產電影電視業?

由於2017年央視春晚在豆瓣僅獲得2.4分,負面評論則遭官方刪除,條目的評論功能遭關閉,後來更無法搜索到有關「2017央視春晚」的內容。

人民日報客戶端2016年12月27日轉發《中國電影報》文章,並改名為《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指出豆瓣對於3部主打檔期新片《鐵道飛虎》、《擺渡人》和《長城》的評分過低,讓不少觀眾對賀歲檔國產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絕觀看國產影片。

網民留言:

這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講的是韓國歷史事件,但影院裏反倒是中國人哭得更慘,心情更沉重...
期待中國的《出租車司機》拍攝出來的一天。
又難過又感動。明明可以茍活,為什麽要反抗?因為小人物也總被捲入命運的漩渦,而一旦你目睹了,你無法置身事外。人類文明的進步,大概都是靠平凡人的善意。
光州事件讓人想起天安門。市內電話等一切聯繫被切斷出入受制。最可怕的是城外太平盛世,所有人只能聽取政府之音或靠聽說和猜測。這種魔幻感不是太熟悉了嗎?
我知道這是戲劇化改編,但良心不允許我做出別的評價。藝術承載著記錄歷史的功能,希望有天能看到我們的「光州事件」電影,中國人有權利知道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麽。
不禁聯想,自己哭得稀里嘩啦;周圍的觀眾一直在抹眼淚;終有一日你們的故事也會上大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