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特會和特金會看白宮的權力洗牌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無論鷹派幕僚們如何推動對華、對朝強硬議程,都抵抗不了特朗普本人追求短期政治效益的本性。
加上連任壓力,特朗普的白宮正上演新一階段的權力洗牌。

從6月29日日本大阪習特會和6月30日朝韓板門店特金會的過程和結果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幕僚團隊之間的嫌隙是存在的。

無論其周圍鷹派幕僚如何推動各自的對華、對朝強硬議程,都抵抗不了特朗普本人追求短期政治效益的本性。加上2020大選的連任壓力,特朗普已經開始對其執政團隊進行一次權力洗牌。而貿易鷹派亦開始有所收斂,服務於特朗普連任競選的政治需求。

就大阪特金會而言,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eompeo)、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白宮高級顧問伊萬卡(Ivanka Trump)和庫什納(Jared Kushner)以及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都參與其中。

但從和解及重啟貿易談判的結果來看,主張對話的溫和派佔據上風,也就是庫什納夫婦和姆努欽。萊特希澤對結果不太滿意,尤其是特朗普部分解禁華為的做法,萊特希澤曾在大阪無奈說,這是總統的決策。

伊萬卡在特朗普近來的重大外事活動中真是「無處不在」(美聯社)

和國會聯繫密切的萊特希澤深知特朗普此舉必然會引發國內議員的反對。目前,已經有國會議員提案,阻止美國解禁國會,更反對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從商務部實體清單中移除。

即便是態度強硬的納瓦羅7月2日也不得不為特朗普總統的「華為立場」辯護。納瓦羅接受美國媒體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僅為允許對華為出售較低水平的技術產品,不影響到國家安全,華為仍在實體名單上。但重要的是,中國也給了美國一些東西,即承諾了立即購買大量農產品。

無論是納瓦羅還是萊特希澤,都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一直以個人政治利益為重。無論納瓦羅和萊特希澤有怎樣的理想訴求和宏大戰略,都不得不擱置一邊。所以,他們需要把握一個平衡,也就是個人野心和總統利益之間的平衡。

尤其是萊特希澤,這位昔日曾讓日本低頭的談判專家,不希望自己的「英明」毀在中美貿易戰上。他其實也希望達成一個符合自己期待的貿易協議,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圓滿句號。

國安會爭權明顯 特朗普暫時壓制鷹派幕僚

內閣當中,重要的國防部長一職,遲遲未能到位。即便是美伊關係高度緊張的時期,特朗普似乎也不急於提名訪長人選。

之前的署理防長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無法通過國會審核,因「家庭原因」而自動退出。如今新任署理防長埃斯珀(Mark Esper)上任,將發揮怎樣的角色尚有待觀察。

不過,特朗普似乎不喜歡聽取軍方領導層的建議。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三軍統帥,可以做出相應的軍事決策,不一定事事聽取防長以及國安顧問的建議。

為了習特會和特金會的成功舉行,特朗普排除了周圍很多「異議」(路透社)

國安顧問博爾頓作為特朗普幕僚中在軍事政策最為激進的人,常常遭到特朗普的反對。譬如特朗普反對向中東增派地面部隊,更反對對委內瑞拉採取更強硬的舉措。大阪習特會和板門店特金會當中,博爾頓的角色都不是很明顯。

連任競選之際 家人再次被重用

言歸正傳,特朗普第一任期打中美貿易戰,一方面是為了兌現承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極端保守派訴求,加大對中國經濟和技術崛起的遏制。而當遏制中國的目的短期內無法實現,特朗普只能將貿易戰服務於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也就是連任。

通過打貿易戰,特朗普一直讓自己的支持者保持亢奮狀態,並通過關稅突顯自己的強硬姿態和領導力。但是,再怎麼強硬的特朗普,也不得不屈從於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

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納瓦羅等人一般不會告訴特朗普「實情」。而庫什納夫婦則不然,他們雖然已經脫手自己的家族業務,但他們對美國經濟表現一直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很直接的感知。如果美國經濟數據糟糕,特朗普的連任前景只會更暗淡。

特朗普贏得2016年大選,離不開庫什納的民意數據戰略。特朗普上台後,庫什納夫婦一同進入白宮,擔任高級顧問,庫什納曾先後涉獵中國、墨西哥和中東事務。後來因為安全許可審查的問題,以及「通俄門」調查等爭議,庫什納權力暫時被降格,故而身段開始放低。但伊萬卡的身段一直保持高位。

此次大阪二十國集團峰會和板門店特金會期間,伊萬卡的政治存在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庫什納和伊萬卡雖然職位不變,但話語滲透範圍已然擴大。近來,二人開始頻繁露面、接受採訪,凸顯各自的角色。

除了推動習特會和解並重啟貿易談判外,庫什納和伊萬卡還積極參與特朗普同金正恩的板門店會晤,兩人甚至在板門店三八線附近合影留念。伊萬卡還在G20峰會中試圖加入西方大國領導人對話,那段視頻亦引發美國國內熱議,感慨伊萬卡在美國外交名利場「無處不在」。

事實上,白宮權力結構、幕僚地位與話語權分配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對外呈現的外交政策一片混亂,有時毫無章法可循。但是,有一條主線是不變的,那就是特朗普本人的一己好惡自己他對短期政治利益的追求。

無論其周邊有什麼樣的幕僚以及什麼樣的人事變動,特朗普本人的想法和態度一直是各界應該聚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