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G20能再一次拯救世界嗎?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之際,人們寄希望於國際合作來應對這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中恰好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只不過,在這次由疫情引發的全球系統性風險中,各國的體制、抗疫思路以及資源調動能力並不相同,G20能否再一次有效運作起來,還未可知。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前副代表周小明在接受香港01採訪時提到,心不齊是當前多邊合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疫情應當促使國際社會反思。

01:中國已經向83個國家提供了援助,隨着疫情全球擴散,率先走出疫情的中國將會在全球抗疫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中國是否在全球抗疫中重新掌握了主動權?這次疫情暴露出了全球治理中的哪些問題?

周小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抗擊疫情都有個雙重目標:一個是遏制疫情蔓延;另一個是,穩定經濟。中國將首先走出疫情,應該並且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走出危機。當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凸顯。很多國家都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出於穩定經濟的目的,採取了力度很大的經濟救助計劃。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出台的計劃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0%。貨幣政策也在被用到極致。 美國聯儲局幾乎用盡了所有子彈,歐洲中央銀行則表示,為穩定經濟豁出去了,「需要多少給多少」。

2008年,中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實施了4萬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這相當於當年中國GDP的13%,幫助中國在經濟上打了個翻身仗, 使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威望都得到大幅提升。相信中國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也會有出色的表現。至今,中國已經向80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盡自己所能幫助其他國家,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只有世界好,中國才能更好。就抗疫來說,目前中國處於「打掃戰場」的階段。但這場戰役遠遠沒有結束。

國內一些地方存在疫情死灰復燃的風險,國外輸入病例似乎仍然是方興未艾。隨着全球疫情的持續發酵,中國將面臨嚴峻挑戰。出於捍衛國內的抗疫成果,也出於對全人類福祉的考慮,中國有必要繼續、甚至擴大對外援助。援助可以多方面的,包括同其它國家分享疫情防控的經驗和做法,提供醫療設備和物資,派遣醫療隊,培訓醫護人員等等。例如,中國口罩的產能已經突破了日產一億隻。

隨着中國境內疫情的逐漸平靜,中國可以騰出手來,急其他國家之所急,滿足它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我認為,疫情給全球開闢了一個新的合作領域,就是全球公共衛生。以前,國際社會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重視不夠,應該反思,做些改變,把它作為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到同應對氣候變化一樣的高度。疫情爆發大大提升了國際社會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性的認識。

在這個新領域裏,中國可以有所可為,發揮一些引領作用。這次疫情把世界衛生組織推到第一線。但由於職能和資源的制約,世衛組織顯得力不從心。美國還要減少繳納世衛組織的會費。這對世衛組織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如何加強國際公共衛生組織的作用,完善全球傳染病防護體系,是國際社會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G20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並表示願意和各國分享疫情防控經驗。(AP)

01: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多邊機制之一,3月26日,二十國集團峰會(G20)首次召開視頻會議,討論應對全球性危機。G20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像G20這樣的多邊體制如何能更好的協調全球抗疫?

周小明:疫情發展到3月底,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千呼萬喚始出來。此前,七國集團(G7)開了個視頻峰會。發達國家希望單獨決定全球的命運。G20是在G7指揮不靈的情況下誕生的,並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成了全球經濟政策協調的主要平台。今天,發達國家仍想撇開新興國家,壟斷全球大事的決策權,已經很難做到了。

G20還能發揮金融危機時期那樣大的作用嗎?很難說,因為成員之間心不齊。在發達國家看來,G20其實是備胎。美國在抗疫中夾雜了太多的私益,包括大國競爭和意識形態的考量。這些都不利於全人類的團結,去應對共同的敵人。

在中國全力以赴抗擊疫情時,美國也沒閑着,忙着給中國添亂。特朗普總統上週在同習近平主席的通話中,同意加強中美合作。希望美國能說到做到,停止對中國的攻擊。這對G20發揮作用大有好處。人們常說「人心齊,泰山移」。當地緣政治成了制定、實施抗疫策略中的重要考量時,全球抗疫的協調難度就會加大,效果也大會打折扣。

除了抗疫外,穩定經濟也是G20峰會的另一重要目標。疫情對全球的生產和需求將造成重大衝擊。當年,中國曾為全球戰勝金融危機立下了汗馬功勞。中國2008年經濟刺激計劃的投入相當於美國的四倍,日本的六倍。這回,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值也很高。雖然眼下的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同12年前大不相同,但是中國的表現仍然會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該出手時,中國會出手的。

01:疫情對全球秩序造成了很大衝擊,包括全球價值鏈、國際關係等方面在內,在你看來,疫情拉開了國際政治和經濟變革的序幕嗎?疫情是否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過程?

周小明:毫無疑問,疫情是百年變局中的一個重要變量。疫情爆發前,這場變局已經在醖釀中。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了新動能,有可能加劇新國際格局的形成。

首先,美歐關係會如何演變?美歐的裂縫在疫情發生前已經顯現。歐盟已經意識到,在安全領域,不能完全依靠美國,歐洲必須有自己的軍隊;在經濟領域,歐洲與美國是競爭對手,歐盟應該團結一致,以便更好地與美國進行有效競爭。

疫情期間,美國對待歐盟不太像隊友,歐盟很受傷。疫情加劇了美歐的裂痕,提升了歐盟脱美的意識。相反,中歐在抗疫中相互支持,有助於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在歐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時,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可能促使歐盟進行一些反思。中歐關係向好的可塑空間擴大。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以及其它新興國家崛起,大大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版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面之廣,使得世界上所有國家無一倖免。但是,到目前為止,同歐美相比,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所受打擊較輕,疫情持續時間也較短。

它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將較快恢復正常。如果能採取並且實施正確的宏觀政策,這些國家的經濟有望捷足先登。這樣的話,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趨勢不但會持續,還有加速的可能。為抗擊疫情,中國經濟付出了巨大代價,第一季度遭受了重創,今後一段時間,還將面臨很多新挑戰。但中國率先走出疫情,而且正在迅速「康復」,具備逆勢中的一些先發性戰略機遇,有條件在世界經濟恢復增長中領跑。

中國會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加快發展自己。如果說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讓世人驚歎不已的是它巨大的量變,那麼,疫情後中國將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它的質變也十分值得期盼。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可望繼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