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疊加制裁 這次美國能否將華為置於死地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隨着中美兩國圍繞疫情在外交、輿論等方面出現衝突,外界已經清晰地看到,疫情並沒有讓兩國之間的結構性問題得到緩和,甚至可能愈演愈烈。這種背景下,2019年受到美國極限施壓的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公司正在面臨更多新的挑戰。

3月底,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擬擬定一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以限制對華為供貨,這讓華為再成焦點。根據擬議的規則變化,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在向華為供應某些晶片之前,必須獲得美國的許可證。這很可能限制最大晶片代工企業台積電向華為出售晶片。

眾所周知,華為在去年已經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如果這項新的措施被批准生效,那麼意味着對華為的供貨限制將從美國企業的產品擴展到其他基於美國技術或軟件的外國產品,這對於華為來說又是事關命脈的危機。加之疫情影響全球的銷售狀況,美國這一次是否真的會將華為「置之死地」呢?

美國對繼續制裁華為的討論,說明中美圍繞5G技術的科技戰並沒結束。(AFP)

華為「最艱難的一年」

即便沒有疫情,今年對華為來說也是艱難的一年。3月31日,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坦言,「2019年是華為公司最具挑戰的一年,2020年是華為公司最艱難的一年。」 他解釋稱,這是因為2019年華為尚有5月之前近半年的快速增長,以及大量零部件儲備來應對客戶需求,而2020年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管制下,儲備也快用完了,所以供應鏈的連續性能否穩定是關鍵。

疫情來襲則是雪上加霜。徐直軍坦言,華為目前在中國的生產活動已全面恢復,但是疫情還在海外蔓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少數供應商不能持續供應的話,華為長期供應鏈將面臨考驗。

3月,中國內地媒體披露華為在內部公布的銷量目標,預計2020年的手機銷售量會下降20%,且預計全球出貨量將第一次出現按年負增長,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都面臨市場需求下降的風險。可以說華為今年面臨需求和供給兩方的難題。

這讓徐直軍就美國可能加強制裁的表態,更像是一種呼救——「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他還稱「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採取一些反制措施。」此後,中國外交部在4月2日也表態稱,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任正非曾暗示華為不需要中國政府的救助,但是現在風向似乎有所改變。(AFP)

此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度稱「不懂中國政府為什麼救華為」,華為現在的態度轉變似乎透露出其處境值得擔憂。外界馬上把華為公司和中國外交部的表態解讀成為對美國的喊話,以及對美國製裁的「反制」威脅。

生存不易 制裁也不易

顯然,和很多企業一樣,華為在2020年的最大目標就是生存下去。美國切斷華為供應鏈的制裁,危險程度不言而喻。且無論這項懸而未決的政策是否能夠實施,中美科技戰的陰霾絕不會因為疫情而散去,華為因此在美國的形象不堪也是事實。這一點,從近期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Andrew Cuomo)在Twitter上感謝華為捐贈醫療物資,卻遭到諸多美國網友和輿論的批評,就可以看到。

疫情肆虐無法改變中美繼續博弈的方向,華為註定仍是這個時代檔口的一個風暴中心。不過,冷靜看待美國最新透露的制裁措施,可知此時加碼對華為對美國來說比過去更難。

要注意,在這個消息透露給媒體之前,美國剛剛在3月上旬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到5月15日,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之間開展業務。這已經是自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以來,美國第五次延長臨時許可。3月2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布,將對延長華為公司的臨時通用許可證一事進行的公開意見徵詢的期限延至4月22日。

「實體清單」是在華為供應鏈上的一把利刃,然而將近1年的時間裏美國都未曾「落刀」,原因就是要保護與華為有緊密關係的美國的晶片企業。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則是比以上措施範圍更廣的制裁,在疫情下對美國企業的影響只會更大,這就是徐直軍所說的「潘多拉的魔盒」。

疫情之前,美國晶片行業已經為貿易戰的不利影響加大了對政府的遊說。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的一份報告認為,美國政府威脅的貿易措施,可能使美國晶片製造商損失約360億美元收入。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3月利用這份新報告進行遊說活動,勸說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允許企業繼續為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供貨。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一直在打壓華為上非常努力,然而收效並不理想。圖為去年11月蓬佩奧在訪問德國期間,公開稱應警惕華為。(AP)

疫情爆發給晶片行業的生產端帶來新的難題。美國半導體公司近半製造設施都在美國本土,其中在疫情重災區,就有加州的8座工廠和紐約的4座工廠。SIA為此還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致信,希望白宮幫助說服地方政府不要對晶片廠實行居家令。

此時,擴大對晶片出口的限制對美國半導體行業來講,只會造成更大打擊。從這一點考慮,白宮真正實行新制裁的可能性很小。

美國對華為的復原力無可奈何

疫情對華為的影響現在還很難說,但是通過3月31日華為發佈的年報,還是能看到華為在美國製裁下的韌性。

2019年,華為以120億美元之差,未能實現1,35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但是一些數據仍然令人眼前一亮——在美國的打壓之下,華為的營收仍然按年增長19%,這一數字過去四年增長了一倍多;淨利潤增長近6%,至88億美元;公司的運營現金流按年增長22%,達到910億元。

華為的手機業務雖然受到Google Android系統的使用限制,但是仍然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銷售強勢,去年消費者業務銷售額增長了34%。在運營商業務方面,華為的5G設備仍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目前在全球擁有90多個5g合同,其中一半在歐洲。

這些已經足以體現華為的復原力,說明美國動用行政、司法甚至是外交手段試圖對華為進行孤立和圍剿,在2019年效果並不明顯。2020年,華為料將繼續增加研發費用,任正非表示研發預算將達200億美元,「自主創新」的決心依舊。此時,美國既不願意過度損傷本國企業的利益,又不能對繼續打壓華為輕易放棄,未免有些無可奈何。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透露出對華為最新制裁的細節,也有對中國企業威懾作用的考慮。畢竟,美國要直接把華為置之死地,太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