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科技部:血漿治療重症患者明顯有效 無明顯不良反應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今日(15日)下午3時召開,介紹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

與會嘉賓包括: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主持人是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台下嘉賓則包括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李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員嚴景華。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李濤。(01直播)

李濤介紹健康知識。針對口罩選用問題,他表示,要根據呼吸防護用品的類型以及工作場所危害的類別來回答。首先,只有粉塵、煙霧等顆粒物形式存在的工作場所,可以佩戴防顆粒物的口罩,也可以佩戴半面的或者全面的面罩,這個面罩要配有防顆粒物濾棉的空間,這種情況下是具有防病毒作用的,因為從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以及密合性來講是非常好的,要優於醫用防護口罩。

如果工作場所只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或者是蒸汽,這時候佩戴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可能會有半面的或者全面的面罩。這時候要佩戴一個適宜的濾毒盒或者濾毒罐,可以防有毒有害的氣體,可以防蒸汽,但是濾毒罐不具有防病毒作用。疫情期間,對於這樣的工作場所應該在濾毒罐上加一層防顆粒物濾棉,這樣也可以防病毒。如果一個工作所既有粉塵又有毒物,我們一般佩戴可更換的半面罩或者全面罩,需要配一個塵毒組合的過濾元件,這個也具有阻擋病毒的作用。

現場記者提問。(01直播)

周琪表示,動物試驗是藥物進行臨床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為止針對冠狀病毒的動物模型最有效的依然可能是靈長類動物,比如獼猴。所以在前期動物模型的造模和動物評價上,在靈長類動物裏已經看到和人相似的症狀,包括病毒的載量的變化,包括肺部的電腦斷層影像的檢驗,所以這批模型已經通過驗證,即將投入到藥物的篩選和功能評價上。同時在其他類型動物的開發上,多間研究機構依然在努力,希望能夠快速地拿出針對於冠狀病毒有效的,能夠從事藥物和治療手段研發的動物模型。

今天應對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都期待一個新藥的出現,但新藥的出現是有客觀限制的,也有它的時間要求,也有關鍵流程和步驟。科學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學不能降低標準,一定還要按照科學的藥物研發流程把它做完。現在比較難的問題是,當確定哪些可能有效的老藥來拓展適應症的時候,當找到潛在的化合物完成細胞水準評價走向動物模型評價的時候,當對一些已經看起來部份有效的、針對臨床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藥物的時候,亟待一個更加科學的判斷,以更加忘我的精神讓這些藥物、讓這些治療手段儘快通過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記者會現場。(01直播)

科技部:血漿治療重症患者明顯有效 無明顯不良反應

張新民表示,針對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一個關鍵途徑。科研攻關組組織了針對重症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産品研究,從目前來看部分産品和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一是採集治癒患者恢復期血漿,用於重症患者治療。處於恢復期患者的血漿中存在大量的保護性抗體,可以用於對重症患者的治療。截至目前,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醫院共對11位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各項檢測指標全面向好,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第二個方面是開展幹細胞技術在重症救治方面的臨床研究。幹細胞治療能夠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激活,通過改善微環境促進內源性修復,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進展,緩解呼吸窘迫症狀。經過嚴格的臨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及嚴格的品質檢定,幹細胞産品在遵照當前幹細胞臨床應用規範和藥品臨床試驗規定的前提下對若干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也初步顯示安全有效。

下一步將積極支援科學家的研究,以期儘快取得階段性進展,為臨床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01直播)

吳遠彬表示,病毒溯源對揭示病毒來源及其進化規律,對於消除疫情源頭,防止疫情擴散都非常重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檢測了585份華南海鮮市場及武漢多家生鮮市場環境標本及動物標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陽性,其中31份來自經營野生動物的西區,通過這樣集中的數據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比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團隊檢測了4800餘份近年來收集的豬、禽、犬、貓等動物樣品,均為陰性,通過這樣的結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家禽家畜。這之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比對,也顯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關於病毒傳播路徑,通過研究,新冠病毒主要傳播路徑是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近期大家關注到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當中檢測並分離出新冠病毒,儘管如此,尚無證據表明可通過糞口途徑及氣溶膠(氣霧)傳播,針對一些新的傳播路徑,這方面正組織病毒學及流行病學專家進一步調查和研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員嚴景華。(01直播)

中科院專家:冠狀病毒疫苗全球從未上市 疫苗安全是重中之重

嚴景華表示,疫苗研發有很多策略,各種疫苗有各自的特點、優點和缺點,它們都是相輔相成的。重組蛋白疫苗是把一個病原體最有效的抗原成份基因拿出來,進行體外重組,表達蛋白,然後製成疫苗。這種疫苗不需要場所,比如病毒特徵的滅活苗需要一個相應生物安全等級的場所。目前這個疫苗進展非常順利,我們團隊這兩年做MERS疫苗,在疫苗設計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些好的結果。新冠病毒來了以後,我們很快把這個策略和方法用在新冠病毒疫苗的設計,目前我們已經設計完成了這個疫苗,現在已經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看看免疫效果,還要進行安全性評價。現在正在做的工作還有生産工藝研發的過程。

冠狀病毒疫苗在全世界還沒有一個上市的疫苗,也就是説缺乏經驗,也缺乏疫苗的風險評估,所以新冠疫苗對科研人員是一個挑戰,要充分證明風險和收益,因為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的,必須安全有效,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希望在各方面支援下儘快上市,但是要保證安全。

記者會現場。(01直播)

科技部:部份疫苗品種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張新民表示,疫苗對保障人民健康、減少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重大損失具有重要的關鍵作用。由於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原體,疫苗研發難度比較大、周期比較長。為確保儘早研發成功,在科研攻關應急項目中我們並行安排了多條技術路線,包括滅活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並行推進,切實保障成功率。

當前部份疫苗品種已經進入動物試驗階段。疫苗作為一種應用於健康人的特殊產品,對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發必須遵循科學規律以及嚴格的管理規範,需要給科研人員一定的時間來開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產品。從目前來看,國家各研究團隊的研發進度與國際進展基本保持同步。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01直播)

針對「炎症風暴」,周琪表示,最近關於肺炎患者的治療,有很多不同的策略,針對於輕症、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治療是有不同策略的。「炎症風暴」是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也是現在重症和危重症死亡的一個原因。「炎症風暴」實際是一個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統針對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誘因,包括一些藥物,機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它無分敵我的時候,過度反應造成了對自身的傷害。

現在治療中,尤其對於危重症患者如何抑制炎症因子、細胞因子風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近期針對這個問題科學院和科技部布局了幾個項目,這些項目有幾個不同的路徑。一個是如何讓機體不識別或者阻斷炎症風暴因子的發生,另外如何從免疫調控和炎症的壓制角度獲得一些更新的治療手段。包括細胞治療都是按照這個途徑和思路安排的一些重要方向的工作。

在阻斷的角度來講,也在篩選一些老藥抑制炎症因子風暴出現,其中包括已經證明比如在風濕病領域有效的藥物如何抑制炎症因子發生,其中有一些包括前期經過驗證的,對細胞水準有作用的藥物已經部份做了臨床。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經做了14例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年齡最大82歲,這幾例病人的結果看起來都是令人鼓舞的。現在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大概有100餘位病人入組,其中治療組94例,對照組94例。如果初期結果證明是有效的,可能會加速推動,對重症患者以關懷同情和人道的角度儘快給予有效的治療手段。近期針對炎症因子風暴的工作還在不斷地開展,相信會有更多的候選藥物進入治療的序列。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01直播)

科技部:正於武漢進行瑞德西韋臨床實驗

張新民表示,研發有效的臨床救治藥物,努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是當前應急攻關的重中之重。科研攻關組成立以來,組織全國科研團隊,利用電腦模擬篩選、體外酶活性測試等方法對7萬多個藥品或化合物進行篩選,遴選出5千個可能有效的候選藥物,在普通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水準上進行初篩,之後選定了100個左右的藥物在體內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活性實驗。

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科研攻關組聚焦到少數幾個藥品: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等一批藥物。先後開展臨床試驗,目前部份藥物已經初步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磷酸氯喹是一種上市多年的抗瘧藥物,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製作用。因為它是一個上市藥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目前正在北京、廣東等10餘間醫院開展臨床研究,累計入組患者超過100例。近期,湖南省也將啟動磷酸氯喹的多中心臨床試驗。臨床結果初步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診療效果。

法匹拉韋是治療流感的境外上市藥物,目前在深圳開展臨床試驗,入組患者達到70例,這裡包括對照組,初步顯示了較明顯的療效和較低的不良反應。治療後第3到4天,用藥組的病毒核酸轉陰率顯著高於對照組。倫地西韋,亦即瑞德西韋,是一種國外公司研製的用於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藥物,目前在國外的臨床試驗還沒有全部做完。中國科學家開展了體外實驗顯示,具有對新冠病毒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該藥在美國也實現了對一位患者的成功治療。目前,在武漢推動在10餘間醫療機構開展臨床研究,已入組重症患者168例,輕型、普通型患者17例,期待早日得到臨床試驗的結果。下一步將依據藥物臨床試驗結果及時將這些成果推薦給臨床救治一線。

記者會現場。(01直播)

吳遠彬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及時梳理「新藥創製」、「傳染病防治」、「生物安全」等科技專項已有的科技成果。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成立,科技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12個部門立即組成工作專班,並成立以鐘南山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主要開展了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據應急需求,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明確了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這5個主攻方向。

二是快速部署應急任務,啟動了科技攻關應急專項,到目前為止已部署4批共20個應急項目,動員社會和企業力量來參與急需的產品和技術的研發。中科院緊急啟動了新冠肺炎防控項目,20個省市設立了新冠肺炎科技應急專項。

三是建立了協同推進機制。相關部門在血漿採集、幹細胞治療技術備案、檢測技術審批、統籌病毒毒株共用利用這些方面積極推進、加快進度,確保應急攻關任務得到快速實施。

四是加強規範管理和服務。出台《關於加強新冠病毒高等級病毒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實驗室發揮平台作用,服務科技攻關需求,各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實驗室,特別是對病毒的管理,確保生物安全。

在5大主攻方向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也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在動物模型方面,已經成功構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動物模型,為開展藥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提供了基礎條件。在檢測診斷方面,在已有7個診斷檢測試劑獲批上市的基礎上,正在加快推進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在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方面,有些藥品篩選和治療方案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推進臨床試驗,部份臨床救治建議已經納入診療方案。在疫苗研發方面,並行開展了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的研發。

主持人通報最新疫情。(01直播)

主持人通報最新疫情。2月14日0至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641例,新增重症病例849例。新增死亡病例143例,其中湖北139例,河南2例,北京、重慶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2277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7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0081人。

截至2月14日24時,據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56873例,其中重症病例1105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096例,累計死亡病例152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6492例,現有疑似病例8969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513183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69039人。

2月14日,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221例,連續第11日下降;新增疑似病例1061例,自2月6日起呈波動下降趨勢,北京、安徽、福建、廣東、浙江和湖南等省份連續6日下降;新增死亡病例4例,重症病例減少25例,現有重症病例數連續5日減少,確診病例中重症病例佔比由2月7日的9.44%降至7.45%。

總體看,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疫情出現明顯的積極向好變化。當前有關省份要及時根據疫情發展最新形勢,組織專家力量分析評估,合理確定應急響應等級,在抓好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群眾生産生活的影響。

記者會現場。(01直播)

世衛專家將於本周末抵京考察

主持人表示,經中方與世界衛生組織協商,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及有關方面的專家將於本周末陸續抵京。此前,中方相關部門同世界衛生組織先遣組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一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總體上共同商定了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的重點領域和活動日程。

聯合專家考察組將與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進行深入交流,之後將對3個省市進行考察,了解城鄉防控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效果,訪問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醫療救治、實驗室檢測、科學研究等相關機構,並對中國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