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增設歷史必修課 德育課改為思想政治課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中國教育部近期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要求歷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安排72學時。
教育部稱,增設歷史課程,完善課程設置,優化結構體例,填補了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

據介紹,中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普通高中基本相同,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課程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部份構成,基礎模塊為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包括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拓展模塊為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要,開拓視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供學生選修,提供了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歷史上的著名工匠兩個示例模塊,供各地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拓展模塊時參考。

此外,中職三科課程標準主要變化還包括將原先的「德育」課程調整為「思想政治」,與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將原來必修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和選修的「心理健康」調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其中,「經濟政治與社會」擴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加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更全面準確地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據悉,調整後的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職業精神、健全人格等。課程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部份構成,基礎模塊為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等四部份內容,拓展模塊為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程的拓展和補充,由學生選擇修習,主要包括時事政策教育、法律與職業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

此外,此次調整還優化語文課程體例和組織形式。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並從體例、內容、話語體系等方面完成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轉換,以專題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兼顧字、詞、句、段、篇的組織形式。三是增設歷史課程。歷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安排72學時。

教育部表示,將依據課程標準統一組織編寫教材,各地要組織開展課程標準培訓,推進中職三科教育教學改革。

中等職業學校(中職)是內地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又稱中等專業學校、中專。學生畢業屬中專學歷。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為3年。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