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周】ATM面世50年 隨時隨地可撳錢 全靠遲到1分鐘的他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如發覺身上現金不足,在街上很容易便可找到總有一部在附近的提款機撳錢,可是大家可有想過,這個日常生活中不時出現的畫面,並非理所當然?
今時今日已唾手可得的方便,全賴半世紀前一位因為不忿遲了一分鐘到銀行便拿不到錢的年輕人。為了任何時候都可提款,他發明了現金提款機,那一天是50年前的6月27日。

謝潑德-巴倫(John Shepherd-Barron)以朱古力販賣機的概念,自巴克萊高層講述自動櫃員的概念。(網上圖片)

在1965年某個周六下午,謝潑德-巴倫(John Shepherd-Barron)悠閒躺在浴缸中洗澡,心裏可能有點不忿,因為他剛剛到銀行卻吃了閉門羮。他習慣每個周六到銀行提款,但這天他只是遲了一分鐘到達銀行,銀行卻已經關門。

謝潑德-巴倫慘吃銀行閉門羮的經歷,不受年代所限。時至今日去銀行仍是不少「朝九晚五」打工仔的煩惱:要趕在午膳時間到銀行,要不就是在放假的周六,特地早起,如果周六也要上班,可能便要特地請假去處理銀行事務。幸運的是,如果單是提款,現代人不需要如謝潑德-巴倫般走去銀行,因為那天去到銀行而提不到款的他,發明出不受時間限制、任何時間也可提款的自動櫃員機(Automated teller machine,簡稱ATM)。1967年6月27日全球首部自動櫃員機在英國倫敦北部啟用。

巴克萊首部自動櫃員機外型較現代的自動櫃員機簡單得多。(網上圖片)

朱古力販賣機為原型 工程師90秒講解自動櫃員機概念

謝潑德-巴倫是一名工程師,在英國印鈔公司De La Rue工作。在那個吃閉門羮的周六後,他便不斷想着:「一定有方法,在世界或英國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我自己的錢。」他想到朱古力自動販賣機,但將朱古力都換成現金。有天他遇到巴克萊銀行的總經理,對方準備吃午膳,正在喝雞尾酒Pink Gin,謝潑德-巴倫請對方給他90秒,解釋自己「現金版」朱古力販賣機的想法。

謝潑德-巴倫說:「我告訴他我有一個想法:若你將巴克萊支票透過銀行的一個窄口推出,那就可以全天候提供金錢。對方的回覆是:『星期一早上來見我。』」

今年是自動櫃員機面世50周年,在倫敦恩菲爾德首部自動櫃員機的位置,巴克萊在櫃員機前鋪上紅地氊及其他裝飾,紀念ATM誕生。(路透社)

最多出10英鎊現金 足夠周末狂歡

很多人幻想過,自動櫃員機後其實並非自動,機內有真人在操作,負責辨認提款卡的真偽,並將錢從那個窄窄的小口推出來。的確當時還沒有那張附有磁帶的塑膠提款卡,不過辨認技術也沒有那麼兒戲,謝潑德-巴倫早期發明的提款機器,是利用特別的支票,上面有輕微放射性的碳14,當機器感應到碳14,同時提款人需要提供4位數字密碼,就可取得每次最多10英鎊的現金。謝潑德-巴倫說:「當時這個銀碼已夠過一個狂野的周末。」

英國演員Reg Varney是第一位去首部自動櫃員機提款的人。(網上圖片)

初設4位密碼 只因愛妻記不住6位數字

含放射性物質對健康有影響,但謝潑德-巴倫計算出,一個用戶需要吃掉13.6萬張特別支票才會生病。至於用作認證的4位數字密碼,謝潑德-巴倫則表示,原本想製作一套6位數字的個人認證號碼(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s,PIN),但他的妻子說她只能記住4位號碼,6個數目字太多了,「所以因為她,4位數字成為世界標準」。

巴克萊後來委托謝潑德-巴倫製作6部現金自動發放機,1967年6月27日首部機在倫敦恩菲爾德的近郊設立,英國演員Reg Varney更是第一位去提款的人。

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有多間銀行推出自動櫃員機,各有不同功能,外型也有所不同。(網上圖片)

誰人發明有爭議?

不過對於謝潑德-巴倫作為自動櫃員機發明人的說法,英國威爾斯班戈大學商業歷史及銀行管理教授巴蒂斯-拉索(Bernardo Batiz-Lazo)則說:「完全是垃圾!」曾撰寫書籍關於自動櫃員機歷史的巴蒂斯-拉索說,謝潑德-巴倫本來就是巴克萊機械部門的成員之一,當時巴克萊就想解決非銀行辦公時間安全提款的問題,希望將櫃枱服務自動化。

巴蒂斯-拉索甚至指,早於1960年,美國人Luther George Simjian便發明了讓消費者存入支票及現金的Bankograph,不過後來機器不受歡迎,只有妓女及賭徒使用,因為他們不想與銀行出納員面對面。

事實上,在謝潑德-巴倫為巴克萊製作的自動櫃員機登場後,瑞典亦有新現金提款機器出現,國民西敏寺銀行(Westminster Bank)亦在一星期後推出自家的現金自動發放機。有人認為,自動櫃員機的概念其實由油站、超市等自助服務演化而成,認為自動櫃員機並不算是劃時空的發明,只是時代發展下進化而成的機器。

▲當年匯豐銀行引入取名為易通財的自動櫃員機時,還邀得紅極一時的鄭少秋以一身大俠造型拍攝廣告,吸引普羅大眾使用此項新服務。

面世後仍不斷改動 改變零售銀行運作模式

無論首部自動櫃員機是否謝潑德-巴倫發明,自動櫃員機的確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出現,在之後十多年,為配合保安及實時更新銀行餘額等技術,仍然有不少實驗及改動。最初沒有很多人相信自動櫃員機會改變一般消費者的生活模式,但在它面世50年後,它的影響力有目共睹。

香港第一部自動櫃員機由匯豐銀行在1980年引入,取名為易通財(Electronic Teller Card,簡稱ETC)。初期易通財機只在銀行和人流集中地中環設立,後來才推展至其他區域。自此之後,其他銀行紛紛推出自己的自動櫃員機和提款卡。

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引入自動櫃員機。(網上圖片)

根據自動櫃員機行業協會,現時全球有170萬部自動櫃員機。自動櫃員機改變了零售銀行的運作模式,是自助櫃枱服務的「始祖」。銀行櫃枱轉型,令銀行出納員轉型至推銷汽車保險、信用卡等高利潤產品,改變了銀行業的生態。

自動櫃員機亦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從此消費者不用再為了提款排長龍,亦容許周末沒有計劃便去吃飯購物,不用擔心沒錢花費。更重要的是,過往部份客戶不能使用支票,或沒有信用卡等較方便的預支性付款模式,有了自動櫃員機便方便這些客戶用錢。

自動櫃員機對香港人有幾重要?睇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