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德國大選超複雜 謎一樣的投票機制來自慘痛歷史教訓

撰文:馮翠山 吳慕兒
出版:更新:

德國的選舉制度,可能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複雜的投票機制,甚至連大部分德國人也不能完全明白。
每名選民一人兩票,共299個選區,數字上理應為598席,不過因為有一種叫「超額席位」的東西,於是令聯邦議會(bundestag)的議席總數成為謎一樣的數字。
弄得如此複雜難解,德國人並不是想故弄玄虛。嚴謹的他們這樣做,背後自有一番苦心。

源自歷史教訓的5%門檻

德國選舉制度是單議席單票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混合體:全德國分為299個選區,每名選民手上有兩票,一票投給心儀的當區候選議員,區內得到最高票數者勝(即單議席單票制),亦確保每一選區的聲音也可進入議會;另一票投給心儀政黨,按各黨得票比例分配選票(即比例代表制),但只有得票率達5%或以上或在三個選區或以上獲勝的政黨才可進入聯邦議會,而且第二張選票會按州份人口多寡定出議員數目,人口較多州份會得到較多議席。

這個5%門檻的設定,來自納粹主義的慘痛歷史教訓,目的是慎防一些極端政黨,例如宣揚極右民族主義的國家民主黨(NPD)進入議會。德國聯邦議會歷屆選舉以來,5%門檻一直守護著議會,然而今屆選舉或成為首次突破點:2013年大選中取得4.7%選票的右翼民粹政黨另類選擇黨(AfD),憑狙擊默克爾政府的難民議題,選前走勢凌厲,今屆得票可望突破5%,首次取得議席,為德國議會和政壇帶來全新衝擊。

全方位了解德國大選2017,立即鍵入【德國大選專頁】

參考2013年大選選票(見上圖),選票左方屬於最高票數者自動當選的「地方直選議席」,右方則是投票予政黨的比例代表制議席。

原則上,「地方直選議席」和「政黨比例議席」各佔一半,即299個選區 x 2 = 598個議席。

然而除非所有選民在第二票均投票予同一政黨,否則當個別政黨在「地方直選議席」得票較「政黨比例議席」為高的時候,便會出現令人模不著頭腦的「超額席位」(overhang seats)。

聯邦選舉制度圖解。(香港01)

解開「超額席位」之謎

選民所投的第二票,即「政黨比例議席」選舉結果,會決定各黨在整個國會議席的比例。可是一旦有個別政黨贏得的地方直選議席(即選民投的第一票),較「政黨比例議席」應可獲得分配的議席為多,這些多出來的議席可以得到保留,是為「超額席位」。

為公平起見,其他政黨亦可按比例得到額外議席,於是乎聯邦議會議席會高於598席的基本數目,以現屆議會為例,議席數目因此增至630席。外界估計,今屆選舉議席數量有機會接近700席。理論上,「超額席位」最多可令議席增加到800席。

德國總理默克爾再度連任呼聲極高,選舉制度理論上可以讓她一直連任下去。(路透社)

總理如何選出來?

選民即使一人手執兩票,也不能直接選出總理。總理是由新一屆聯邦議會議員投票選出,並需要有過半票數才可當選。由於一人兩票制度下,票源較為分散,較難出現一黨獨大的情況,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主要政黨需要與較小政黨結盟,組成執政聯盟,確保取得絕對多數選票成為總理。

若跟小政黨談不攏,也有機會像2013年那次選舉般,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和姐妹政黨基社盟(CSU),與另一大黨社民黨(SPD)組成執政大聯盟。總理任期基本上隨議會周期四年一任,沒有設定連任上限。歷任德國總理之中,以橫跨西德和兩德統一後出任總理共16年之久的科爾任期最長,然而若默克爾能順利連任並完成新一屆任期,將有望追平科爾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