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背叛一個世紀的中東孤兒 通過獨立公投後 庫爾德如何走下去?

撰文:張紹韜
出版:更新:

庫爾德民族的故事,是一個多次受到背叛的故事。遠的先不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競選期間,曾說過自己「是庫爾德人的粉絲」(a big fan of the Kurds),但今次的公投,美國卻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反對聲音。

庫爾德自治區今年9月發起獨立公投,一眾庫爾德民眾在公投結果公布後,走到街上舉旗慶祝。(路透社)

伊拉克庫爾德周一(25日)舉行獨立公投,結果兩日後出爐,庫爾德人民以大比數贊成獨立。公投結果成為有力的政治籌碼,再一次燃點分散在中東各地約3千萬庫族人的獨立夢,但也許,對他們來說,暫時來說都只是一個夢。

是次公投的投票率達72.6%。在330萬合資格選民中,接近93%民眾贊成獨立。伊拉克自治政府總統巴爾扎尼(Masoud Barzani)表示將與巴格達政府進行談判,以結果作為政治籌碼。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的回應,卻不令人意外:「若想讓談判開始,必先廢除是次公投結果。」並指對話應以憲法框架為核心。

伊拉克民用航空管理局( Iraqi Civil Aviation Authority)已於周三對庫爾德自治區發布航空禁令,禁止國際航班飛往兩大城市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及埃爾比勒(Erbil),勢要孤立庫爾德自治區。美國雖指公投令人失望,但對禁飛措施表示質疑。

同樣擁有庫族人口的土耳其及伊朗亦表示反對獨立。路透社消息指,伊拉克軍方已派出部隊進駐伊朗,此部署明顯針對庫獨。

因要求獨立而被一眾大國打壓的庫爾德人,絕非首次受到欺凌。這個民族在帝國時代已開始被瓜分,多年一直無法建國。現今國際強權又以「使中東局勢不穩」、「瓦解反恐力量」等理由下,拒絕庫族人實現立國夢,即使通過了公投,亦不代表什麼。因為一開始,巴爾扎尼也並非以真正獨立為目標,而是希望以結果作為談判籌碼,與伊拉克政府談判。

庫爾德地區剛進行公投,超過九成庫爾德人投票支持獨立,引起伊拉克強烈反彈。如今擅長化解庫爾德人和伊拉克矛盾的塔拉巴尼逝世,令庫爾德人更顯前路茫茫。(路透社)

玩弄於強權手上 無法獨自成家

十六世紀初,庫爾德人聚居在薩法維王朝(Safavid Dynasty)掌管的伊朗地區與西側奧斯曼帝國兩大強權的邊界地段,兩國經常互相侵略,庫爾德民族受戰火影響成無辜受害者。到十九世紀初,卡扎爾王朝(Qajar)與奧斯曼帝國簽署條約,將庫爾德人的聚居地劃分為兩個區域,一部分屬奧斯曼,另一部分屬卡扎爾。庫爾德族人從沒有選擇甚至自主權利,只能歸順於強權。

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思潮在19世紀末席捲全球,庫爾德族亦受到感染打算開展獨立運動之路。曾經一刻,庫爾德族獨立夢有機會成真。一次大戰後,戰敗國奧斯曼與眾協約國於1920年簽訂《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erves),當中包括允許庫爾德自治的條款。但當奧斯曼瓦解後,土耳其領袖凱末爾(Mustafa Kemal)於1923年進行武裝鬥爭,使眾協約國簽署《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惟庫爾德族獨立條款不納入在新條約。

而早在一戰時英國、俄羅斯與法國秘密簽下《1916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 of 1916)瓜分奧斯曼,以不自然的國界劃出伊拉克、巴勒斯坦、敘利亞及黎巴嫩。而其中庫爾德族居住的區域不被重視,被隨意分割。由這時開始,庫爾德族散落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及敘利亞之中。

《1916賽克斯-皮科協定》所分界的土地,在不自然的國界劃分下,庫族人居住地被分開多處。(Riazhaq.com)

世界上另一個「庫爾德」 遇人道危機授予獨立

二次大戰後,聯合國於1945年6月26日將自治自主權列入憲章,列明「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而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亦提到:「所有民族均享有自決權」。

1998年,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武力鎮壓科索沃分離分子,大批平民被殺害,導致當地居民逃亡,被視為種族屠殺。國際列強以塞爾維亞非人道對待人民及違反保護國民責任為由,在聯合國動議科索沃獨立成國。最終在2010年7月22日在聯合國通過,科索沃正式成為一個國家。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Rice)曾稱科索沃獨立是一個特別案例,皆因國民受盡折磨甚至被種族清洗。前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更指這一個是歷史上的正確舉動。

▲1998年,前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為鎮壓科索沃分離分子,不惜以種族屠殺的殘忍手段虐殺科索沃人。

同人不同命 庫族被遺棄的一群

庫爾德族命運坎坷,並非未嘗貌似種族滅絕的對待,於二十世紀末曾受薩達姆政權殘害。在1983年,薩達姆下令殺害庫爾德現領導人巴爾扎尼所在部族約8000人。庫爾德小鎮哈拉比亞(Halabja)於1988年遭VX毒劑化武襲擊,造成至少5000人死。1991年庫爾德人與一眾什葉教徒反抗巴格達政府,其後被殘酷對待,估計約1.5萬人受害。據前伊拉克人權部長阿明(Bakhtiar Amin)透露,僅在1987至1988年間,就有50萬庫爾德人被巴格達政權迫害至死。

相對於科索沃,庫族人遭受的迫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聯合國所提倡的自決權卻不保障庫爾德。安理會亦警告伊拉克庫爾德獨立公投為中東帶來不穩,更削弱對付ISIS的團結力量。聯合國成員國憂慮的,是當庫爾德脫伊後,會引發其他庫族人在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及伊朗等地推動獨立運動。在獨立後,被譽為對抗ISIS最有效的庫爾德自由鬥士(Peshmerga)亦可能離開戰線,影響多國利益,於是各國把庫爾德人剔除於「特別個案」。

薩達姆當初向美國交出大規模殺傷力武器(WMDs),美國仍指控薩達姆政府擁有武器,最後更推翻薩達姆政權。(VCG)

只有自治而非獨立 兩黨爭權

受到各國欺負,庫爾德族人從來亦不算團結。1991年1月結束的波斯灣戰爭打破了區內的勢力平衡,庫爾德斯坦民主黨(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及庫德斯坦愛國聯盟(Patriotic Union of Kurdistan)藉機合組成伊拉克庫爾德自治政府(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簡稱KRG)。

內戰隨即爆發,兩黨雖在2002年和解。但兩黨意見一直分歧,到2012年才能統一內閣。惟軍方分別支持兩派,非由國防部門統一。到了這一刻,庫族仍沒有真正圓夢。

9月25日庫爾德獨立公投前,一眾媒體報道指大部分庫爾德人都傾向在獨立公投中投贊成票。不過媒體在庫爾德境內,亦找到反對獨立的一群人。在國外,強權壓制欺騙,想不到在國內亦有民眾認為庫爾德仍不應擺脫「孤兒」一角。

一對準夫妻在結婚禮前亦對票站投票,不想錯過一生人一次的機會。(路透社)

▼不少支持者上街表示自己國家的獨立夢想。請點擊以下圖輯,觀看更多有關庫獨公投圖片。

+2

經濟危機引人憂慮 或比ISIS佔領時更差

網站Al-monitor訪問住在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市居民,不少人不贊成獨立成國。馬伊德姆(Shaho Mahyaddm)是兩個小孩的父親,一提到獨立公投,他顯得怒氣沖沖,說道:「當了2年交通警察,我得到了甚麼?沒有電、食水甚至房屋!」他表示在2年間,他的工資被大大削減3成。

由於油價下跌,自治區政府收入減少,被迫在公務員身上開刀減薪,約有140萬市民受影響。巴格達政府拒絕運用國庫救助庫爾德地區,而當地公務員運用自2014年的儲蓄過活。《紐約時報》報道,庫爾德陷入經濟危機,自治政府亦背負約200億美元(約1562億港元)的債務。在這情況下,不少人恐怕獨立後地區經濟更惡劣。

在蘇萊曼尼亞市集工作的Dashtawan稱:「市民擔心日後脫伊獨立後經濟崩潰,於是把僅剩的錢財投放在日用品作準備。」他補充指這段時刻比2014年被ISIS攻陷時還要惡劣。

亦有人認為縱使自己面臨破產,對公投運動應給予支持。茶藝店店員Najat說:「儘管生意差了,我仍會在公投投贊成票,這是一生人一次的機會。」

圖為庫爾德斯坦石油重鎮基爾庫克(Kirkuk)的一個石雕,是為稱頌庫爾德自由鬥士(Peshmerga)。(路透社)

少眾中的少眾受歧視 反對獨立成禁忌

人權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在2016年撰寫一篇文章,指阿拉伯人在產油城市基爾庫克(Kirkuk)受不公平對待。阿拉伯裔副市長拉坎(Rakan Saeed al-Jibouri)透露,阿拉伯人在該地區面對打壓,包括被強迫搬遷及禁止買地、在招聘上受歧視。對於獨立議題,他表示:「庫爾德人決定城市命運是個很大的錯誤。」

土庫曼裔司機侯賽因(Assam Hussein)被問及公投意見時,他要求私底下討論。他驚慌回應:「我不能在朋友面前討論此議題。」與大部分同族人一樣,阿薩姆也傾向庫爾息斯坦維持原狀。但在庫裔友人面前,政治取向是個禁忌。

一個名為No For Now(意思為「不是現在」)的社運組織,一直反對庫爾德斯坦獨立成國。創辦人卡迪爾(Shaswar Abdulwahid Qadir)是一名生意人,他指庫爾德必須在多國的認同下才有資格獨立。他說:「在公投時投下反對票才是真正為庫爾德斯坦的未來着想。」他表示並不反對脫離伊拉克,但急速建國的決定會破壞與巴格達政府的關係。而土耳其及敘利亞亦會認為庫爾德斯坦煽動兩國的庫族人民分裂國家。

在9月9日Not For Now集會號召2千多人出席,集會人士稱會在公投當日投下反對票。(路透社)

對大部分懷着建國夢的庫爾德人來說,這種反對聲音不被允許。縱然卡迪爾9月9日在No For Now集會號召2000多人出席,當日仍有人向他投擲雜物。他表示不介意:「因為我對庫爾德的另一個選項(指不獨立)有信心。」生意人這個身份,亦使他負上不少指控。有指他接受伊拉克政府約4千萬美元(折合約港幣3.1億元)資助,並於蘇萊曼尼亞建設大量房屋。若庫爾德維持現狀,有助他建立個人企業王國。

▲No For Now創辦人卡迪爾(Shaswar Abdulwahid Qadir)是一名生意人,他在Twitter多次表示反對獨立。

儘管公投勝出代表庫爾德民眾堅定的獨立意向,伊拉克政府及國際間會否承認公投結果又是另一回事。看來一場投票,未為庫族人實現獨立夢。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