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組織再證敘利亞反對派曾遭沙林毒氣攻擊 俄對結果表不滿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調查發現,敘利亞反對派佔據的城市在今年三月曾遭沙林毒氣攻擊。不過有外交官指出,俄羅斯不認同禁止化武組織的工作,考慮不再繼續委任之。

敘利亞六年內戰之中,多次傳出有人動用化學武器,不過政府軍和反對派向來互相指控,各執一詞。所以禁止化武組織在2014年成立事實調查團,由專家伊拉希(Malik Ellahi)領導,負責確認是否曾經有人動用化武。但至於黑手是誰,責任誰屬,就會由事實調查團和聯合國共同找出。

路透社引述調查團的知情人士報道,他們證實反對派佔據的一個城市在今年3月30日曾經遭受沙林毒氣攻擊,報告會在今個星期完成。另一次沙林毒氣的調查亦會在今個月內完成,判斷是否敘利亞政府軍所為。

  3月30日化武攻擊 4月4日化武攻擊
受襲地點 反對派城市拉坦納(Latamneh) 反對派城市伊德利卜(Idlib)
化武調查 料今個星期證實為沙林毒氣 6月29日證實為沙林毒氣
責任調查 未知 今個月內發表報告

 

敘利亞自2011年起陷入內戰,加上極端組織ISIS肆虐,一半人口流離失所,要住進難民營。(路透社)

敘利亞政府軍最少三次動用化武

沙林毒氣是納粹德國在1930年代研發殺蟲劑時的副產品,本質上無色、無味,經人體皮膚、眼睛、呼吸道的途徑可攻擊神經系統,令人瞳孔縮小、頭痛、暈眩,甚至肌肉痙攣和死亡等。敘利亞在2013年與俄羅斯和美國達成協議,承諾會摧毀國內化武,但事實調查團和聯合國已經三次指證敘利亞動用氯氣攻擊。

禁止化武組織只負責調查,而沒有實質能力懲罰涉事方。聯合國安理會在接納報告後,會考慮是否要採取行動。路透社引述安理會的外交官員指出:「俄羅斯不滿意聯合調查機制目前為止的調查,所以在蘊釀不想延續(與禁止化武組織的)合作關係。」

禁止化武組織在2013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特別提到他們對於制止敘利亞出現化武襲擊的貢獻。但在制度上它是由《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衍生的組織,並非聯合國轄下機構,聯合國可以不與他們合作調查化武攻擊。

(綜合報道)

深度專頁:敘利亞內戰六年 美俄背後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