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懂美國聯儲局主席的「職場求生術」 耶倫也能擺平特朗普?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職場上的禮儀,例如要知道上司的喜好、要適時進諫、不要隨便說人壞話等等,即使是掌控美國、甚至全球經濟命脈的聯儲局主席,也需要學懂。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位19年,與四任總統合作,「職場求生術」應用得心應手;他的繼任人伯南克(Ben Bernanke)經歷金融海嘯,「老細」小布殊(George W. Bush)及奧巴馬(Barack Obama)與他的意見雖未完全一致,但是對他救市行動仍「有讚冇彈」。
至於現任主席耶倫(Janet Yellen),與前老細奧巴馬立場相近,新上司特朗普(Donald Trump)卻表明隨時炒了她。明年2月耶倫的任期就屆滿,下周五(11月3日)特朗普將公布會否繼續任命耶倫。耶倫能否保住職位,或許能從她的前任與歷代總統的關係,窺探出端倪。

去年一個論壇上,三代聯儲局主席同場,當中包括現任主席耶倫(左二)、前主席伯南克(右二)及沃爾克(右一)。(路透社)

第一招:找個志同道合的老細

理論上,聯儲局是獨立於美國政府之外,有絕對決策權,不受制於政客。然而聯儲局盈虧由政府負責,領導聯儲局的主席又要由總統提名,並經國會通過,因此聯儲局可算是從屬於政府,總統也是聯儲局主席的「老細」。

1987年時任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委任格林斯潘接替沃爾克(Paul Volcker)出任聯儲局主席一職。列根一早就知道格林斯潘的能力,早於1982年,列根委任格林斯潘領導社會保障改革委員會,改革方案得到各方支持,亦令格老在列根心目中加分;加上格林斯潘的自由市場看法與白宮一致,他與列根都認為大政府是邪惡的,列根提倡透過減稅和減政府開支來復甦經濟,也獲得格林斯潘的支持。因此當沃爾克聯儲局主席任期完結,列根隨即將重任委予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與列根合作無間。在列根年代,美國失業率由7.1%下跌至5.5%,通脹由1980年的13.6%,到1988年跌至4.1%;他們的關係揭示職場金科玉律:千里馬都要遇上伯樂。職場上有個志同道合的上司是何其重要,隨時事半功倍。

沃爾克(右)1987年聯儲局主席任期屆滿,總統列根(左)即委任格林斯潘出任。(視覺中國)

  格林斯潘夥拍列根、克林頓 創經濟榮景

又以格林斯潘與另一位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之間關係為例。克林頓在任8年,與格林斯潘合作下,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4%,錄得連續116個月增長的「輝煌成績」,8年間美國創造了2250萬個職位,當中92%來自商界,二人創造了90年代的經濟榮景。

格林斯潘在2007年出版的書中,大讚克林頓聰明,與尼克遜(Richard Nixon)是他合作過兩位最聰明的總統。他認為克林頓要不是「與我對於經濟系統發展方向及要做的事有很多相同看法」,就是「我見過最聰明又圓滑的人」,暗示克林頓與自己一樣懂得經濟。克林頓當時常被外界批評前後矛盾,辯論又愛「各打五十大板」,立場飄忽,但格林斯潘卻盛讚克林頓在經濟政策方面完全相反,認為他「一致的、遵從長遠經濟增長的目的,成為他(克林頓)總統任期內的標誌」。

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在1993年提倡增加稅務,被當時不少人反對,但比起特朗普的減稅政策方案度還要高。圖為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右)與克林頓(左),兩人合作創造90年代經濟榮景。(路透社)

  伯南克放水成金融海嘯救星 奧巴馬也「畀面」

創造經濟榮景需要目標一致,拯救大市於水深火熱也需要總統與聯儲局主席的合作。格林斯潘2006年退下火線,時任總統小布殊委任伯南克接任。伯南克的成名作,當然要數量化寬鬆(QE)。2008爆發環球金融海嘯,伯南克以非常規貨幣政策應對危機,當中包括透過減息及買債等等,向金融體系注資,結果經濟雖出現衰退,但未重演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蕭條,股市甚至反彈,並出現歷來第二長牛市,持續八年半。

不少人視伯南克為亂世中的救星,不過奧巴馬對他多少有點忌諱。伯南克的「印銀紙」行動令美元下跌,油金價格大升,引發民怨。2010年伯南克首屆任期完結,奧巴馬本來另有心水,但在這種氣氛下仍委任伯南克續任,只因伯南克研究「大蕭條」出身,是當時最合適帶領美國走出困境的人選。奧巴馬亦表示:「伯南克領導聯儲局,應對這個國家及這個世界歷來最困難的金融危機。」伯南克成功保住好名聲,直到2014年離任。

格林斯潘於2006年退任聯儲局主席一職,由研究大蕭條的伯南克接任。(路透社)

第二招:忌與老細太合拍 有盲點

不過有時想法太相近,難免會出現盲點。又以上述格林斯潘與列根這對「好拍檔」為例,當年列根減稅意圖刺激經濟,但同時大增國防開支,留下巨額財赤;格林斯潘則在此時大手加息企圖壓低通脹,結果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要之後上場的老布殊(George H. W. Bush)「執手尾」。

1991年老布殊可能只是因為無人可揀,才委任格林斯潘繼續出任聯儲局主席。有傳當時格林斯潘為應對財赤,向老布殊提出,如果老布殊調整財政政策,聯儲局便減息,可惜格林斯潘沒有按照承諾去做,美國經濟1990至91陷入衰退,復蘇緩慢。老布殊在1992年的總統大選尋求連任不果,1998年他接受電視訪問時,將責任推諉格林斯潘:「我認為如果當時有大手減息,我可以連任,因為經濟復蘇會更顯而易見。」他直言:「我再度委任他,他卻令我失望。」

過去30年聯儲局主席及總統

  克林頓夥拍格老 泡沫罪魁

阻礙老布殊連任的,就是格林斯潘高度讚賞的克林頓。格林斯潘雖與克林頓有段「動人時光」,但事後真的不能「常回看」,因為有不少分析都認為,二人在上世紀90年代創造的經濟榮景,是引發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的元凶。格林斯潘在90年代末的低息政策,讓資金流入新創公司,但又在99年至2000年間連環加息6次遏止通脹,刺破了科網泡沫。甚至2008年金融海嘯,也是因為他從2001年開始低息政策,還對金融市場放任不管。現時坊間對格老在擔任儲局主席的功果好壞參半,為他的神話蒙上污點。

第三招:諫言要醒目 勿亂講壞話

克林頓「走得快,好世界」,埋下科網泡沫危機由老布殊之子小布殊處理。當然格林斯潘不會認為是泡沫危機是由他與克林頓製造出來,2007年他接受訪問時,批評小布殊「唔聽佢支笛」,他說:「我很失望,小政府、減少開支、減稅、減少監管,他們都有資源去做,有知識去做,也有政治上的支持去做,但他們就是沒這樣做。」他說自己常與小布殊及時任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會面,但熱情終被白宮的態度冷卻,小布殊無視他的建議。

儘管格林斯潘對小布殊如此不滿,但謹言的他從未特別批評個別政客,即使面對各政客的攻擊。他的繼任人伯南克,亦是在離任後、2015年出書時,才道出自己縱使是共和黨,但出任聯儲局主席8年,與共和黨人拉鋸,令他與共和黨愈走愈遠。聯儲局主席,都不輕易透露自己的感受與取態。

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右)批評前總統小布殊「唔聽佢支笛」,不過人前二人仍保持風度。(路透社)
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右)批評前總統小布殊「唔聽佢支笛」,不接納他的意見。(路透社)
聯儲局主席掌握美國經濟的生殺大權,其中息口去向直接影響決定企業借貸成本的10年期國債孳息。有關儲局主席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惹人關注,有分析特別將過去四任儲局主席的身高與孳息水平掛勾,身高越矮息口越低。未來儲局主席大熱是身高近六尺的鮑威爾(Jerome Powell),會否對息口有何啟示?

耶倫學懂了嗎?

看過兩位前任的經歷,耶倫當然學會不少適用於聯儲局主席的職場求生術招數。論與上司合拍度,經歷金融海嘯及量化寬鬆後,耶倫2014年上任後最主要任務就是退市,她與奧巴馬保持良好關係之餘,又堅守鴿派取向及堅持聯儲局獨立性;她領導聯儲局在2015年年底加息,終結7年零息時代。諫言更是耶倫的強項,她的同僚表示,耶倫最厲害就是搬出大堆數據說服別人。她在出任聯儲銀行行長時,就曾向當時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進諫,說服少許通脹有助經濟增長。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當時還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已明言,上任後要換掉耶倫。他批評耶倫創造了一個錯誤的大市,認為她需為此感羞恥;他又指控耶倫是個「非常政治的人」,甚至比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更政治。他指耶倫的低息政策只為助奧巴馬。

2013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中)委任耶倫(左)接替伯南克(右)出任聯儲局主席。(路透社)

  特朗普疑似轉軚 開始「喜歡耶倫」

耶倫也不是省油的燈,特朗普上任總統後,耶倫多次表明無意提早下台,自己是由參議院委任,任期至2018年;又強調聯儲局的獨立性。相反特朗普的言論開始有所改變,本月中耶倫與特朗普在白宮見面,討論下任儲局主席的事宜。會後特朗普罕有表明喜歡耶倫的低息政策,令到股市屢創新高,甚至直言開始「喜歡耶倫」。

特朗普預計會在11月初公布是否由耶倫續任聯儲局主席,有消息耶倫曾向特朗普表明,希望在沒有任何先決條件下繼續出任主席,更向白宮提出副主席人選,而有關人選亦得到白宮支持,令她續任的機會率大增。究竟是特朗普終於看清耶倫的價值,還是耶倫的職場求生術發揮得好,才讓她有望「保住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