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接棒時刻提早降臨 馬克龍時間無多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德國今日自顧不暇,默克爾權勢漸走下坡,或迫使德國將歐盟的指揮權交予法國。若有這一天,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接下的歐洲會是一個爛攤子,他夢想中推動歐盟進步的「德法雙核」現已因自民黨退出談判而受創,幸好德國政經大局依然穩定,政局變化仍未至於在國內或歐元區掀起太多波瀾。
馬克龍所期盼的歐盟改革尚未啟動,年內歐洲多國便已經歷多次大選,結果對歐盟改革或造成掣肘,法國總統推行改革所剩下的時間其實不多;再加上2019年將會有歐洲議會大選,馬克龍現在或會感到獨力難支,只能期望默克爾盡快穩定局勢。

在11月20日談判破裂後,法國總統馬克龍隨即表達對德國政治前景的憂慮,指「事情進展被阻礙,不符法國利益」。而他亦透露自己在11月19日晚,已致電德國總理默克爾,但未有講述通話內容。

政治新聞網《POLITICO》形容,今次談判破裂是馬克龍第二次受德國的境況影響。第一次是德國社民黨在大選失利,得票率僅20%,是戰後最差的成績。社民黨在選前積極表達自己的親歐立場,揚言要與馬克龍聯手共創新歐洲,而屬社民黨的原外交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亦與馬克龍熟稔,是法國總統改革歐洲及歐元區的主要支持者,但選舉後一切化為烏有,除非社民黨在「牙買加聯盟」(黑色基民盟、黃色自民黨、綠色綠黨)談判破裂後,願意重新回到執政黨行列。

馬克龍(右)望能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成為改革歐洲的雙頭馬車。(getty Images)

而今次談判破裂,雖然看似提高了社民黨重回政府、維繫此前基民盟和社民黨「左右大聯盟」的可能,默克爾也可繼續擔任總理,但默克爾的威望無論如何都在今次事件中遭受打擊,影響她在未來政府的角色及地位,難以讓她安心與馬克龍一同推動歐洲改革。從9月大選可看到,德國國內不少人都對馬克龍的計劃心存懷疑,當中包括另類選擇黨及自民黨的選民;而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就一直都對馬克龍的能力持觀望態度,未有全情投入法國提倡的改革。

在默克爾遇上麻煩下,剛在法國推行了反恐法及勞工法這兩項極具爭議法案的馬克龍,自然成為外界認定的改革歐洲的領軍人物。雖然馬克龍的民望曾在8月底跌至30%,但他上任後在國內仍未遭受大挑戰。11月19日的最新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已回升至46%。受訪者主要認同他當選後信守競選承諾,按部推行新政以降低失業率,而10月法國的失業率亦下跌了1.8%,是16年來最大跌幅,證明馬克龍上台後的政策似乎逐漸見效,掃清之前外界的疑慮。勞工法順利通過,亦證明他有能力在重要關頭駕馭國內強大的工會勢力。

    選舉過後未掀改革之風

然而,馬克龍在5月的勝選並未為歐洲帶來改革之風。歐洲大體上依舊向右轉,多數領袖未有改革歐洲的願望。在法國大選後,歐洲先後經歷三場較為重要的選舉,分別是9月的德國、10月的奧地利及捷克。德國大選結果顯示中間派勢力削弱,反對馬克龍歐元改革的自民黨亦憑退出談判,增加了自己的政治籌碼。無論自民黨成為反對黨還是執政聯盟的一部分也好,它將會大力阻撓改革進行。

庫爾茨在投票結束後,到電視台接受訪問。(美聯社)

而奧地利及捷克分別選出的庫爾茨(Sebastian Kurz)及巴比什(Andrej Babis),均屬右傾人士,他們對歐盟改革態度亦不算熱情。庫爾茨靠着右傾政策,尤其是移民政策,擊敗了極右自由黨,成為奧地利最大黨。雖然他和巴比什一樣強調要以務實態度對待與布魯塞爾的關係,但受自由黨影響,庫爾茨亦表示會尊重「人民意願」,承諾在未來舉辦更多公投,令未來奧地利的走向增添不可預測的因素。而奧捷兩國未來可能在所屬的中歐爭奪領導權,使歐盟東部的政治變得更不可預測。巴比什表明不會加入歐元區,馬克龍在東歐未必找到對頭人共商改革歐盟大計,更不用說他還要在東歐面對令一眾歐盟領袖頭痛的波蘭。

另外,法國亦不算是歐洲的好榜樣,距離說服歐洲讓自己成為推進歐洲改革單核心仍有一段距離。法國經濟至今仍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歐盟在11月22日就警告馬克龍第一份預算案,有可能令法國違反歐盟財政條例。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就指法國無法減低結構性赤字,並表示法國政府在結構性赤字的「調整幅度與要求存在明顯差距」。

歐盟經濟事務委員會亦預計,法國在未來兩年,將會是唯一一個在債務上錄得增長的歐元區國家,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97%,而法國在同一段時間更預計會與意大利成為歐元區內增長最慢的國家,令法國難以在明年將赤字佔GDP比例降至歐盟規定的3%,更遑論將債務水平佔GDP比例降至歐盟規定的60%。以上一切的經濟預測,顯出法國和德國的經濟力量相差太遠,法國要推動歐盟及歐元改革,目前似乎仍需借助德國的力量。

未知默克爾組閣能否成功,不過即使要走到重選這步,她仍對於連任有信心。(德國之聲圖片)

    歐洲問題仍「有偈傾」

德國談判破裂的原因,並不包括歐洲問題。自民黨及綠黨的代表,在破裂後的發言,完全沒有提及歐元區、財政轉移支付(Fiscal transfers)及改革歐盟計劃上的意見分歧,證明現階段各政黨就歐洲問題仍「有偈傾」。而德國在事件後亦沒有不穩定,一切還在按程序而來。德國各政黨都沒有斷絕與基民盟建立執政聯盟的空間,社民黨在上周多次傳出希望與基民盟重組左右大聯盟的願望,一直堅持當反對黨的黨魁舒爾茨亦轉軚。而退出談判的自民黨亦沒有與基民盟斷絕來往,甚至表示會支持默克爾組成少數政府。

市場亦顯然不擔心德國的政治困局,法蘭克福股市在11月21日回升,歐元匯價亦絲毫未受影響。即使談判遲遲未有結果,一切波折仍然無阻德國經濟短期內的上升勢頭,今年第三季的增長比預期的0.6%多0.2個百分點。而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亦預料會有2.5%。德國貝倫貝格銀行經濟分析師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更指:「企業不會減少對德國增加投資,增長仍能在政治困局內持續。」在失業率跌至兩德統一後最低水平下,德國的主要經濟數據均全面向好,而歐元區亦持續復蘇,德國在短期內難以陷入混亂,仍能為歐元區帶來可觀的前進動力。

德國不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即使聯邦政府的組閣過程遲遲未有定案,各州政府均能運作良好,況且從民調數字可看出,默克爾仍是僅次於議長朔伊布勒,是全國第二受歡迎政治人物,因此德國主流傳媒亦未有將籌組不利的事放得太大。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以「國家危機?不是吧」形容今次事件,對德國未來依然審慎看好;而《明鏡周刊》(Der Spiegel)亦有類似論調。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關鍵時刻亦發揮了穩定作用,說服各黨派重回談判桌,開啟更多政治選項,佐證了德國主流媒體的論調。

9月26日,即德國大選僅兩天後,馬克龍在索邦大學公布歐洲改革藍圖,提出稅制改革、歐盟建軍、大學生交流等五大主張。(路透社)

    歐盟成員各懷鬼胎

儘管國家機器的頂層出現問題,但德國總體還是非常健康,馬克龍只需等待德國解決自己的問題,雙方仍能「有心有力」改革歐盟。德國政局暫時波動無疑令馬克龍無法在短時間內聯同德國推行歐盟改革,但他的時間其實已經無多。歐洲議會將在2019年6月舉行大選,亦代表議會在2018年夏季休會後,開始進入競選期,馬克龍屆時需等待半年或更長時間,才知道自己未來的推銷對象。而選舉帶來的變化不可預料,在目前多國民眾都對歐洲融合生疑時,結果隨時會葬送馬克龍的大計。

面對歐洲眾多國家,法國難以單獨推動歐盟,何況歐盟成員國各懷鬼胎?但德國堅實的工業基礎,令默克爾擔任下任總理的機會仍然高唱入雲,德國依然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從一開始就抱持與德國合作的馬克龍,需說服的主要人物繼續是可預判的、理性的默克爾。力求穩定的默克爾在任12年都沒有推動歐盟向前走,德國經過這場風波後,庶幾也會意識到改革的必要。倘若德國能跨過當下的這個危機,歐盟或許真能夠在「法德雙核」的帶領下邁上改革的進程。想必馬克龍在德國政府成立前,都會輾轉反側,期待好消息的來臨。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