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飛行服務隊2】飛行醫生上山救人 最怕旁觀山友做什麼?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在周末假期行山,很多時會見到直升機在上空經過,更可能會剛巧遇到飛行服務隊拯救遇險不適的行山人士。
在飛行服務隊義務工作15年的飛行醫生鍾浩然表示,他明白行山人士見到直升機時會感到興奮,但他呼籲路經的山友別要胡亂招手,也不要圍住救援人員拍照。不過,鍾浩然讚普遍山友幫得手,就算路過而且不認識傷者,也願意協助救援人員擔擔抬抬。

鍾浩然醫生回到總部當值,檢查頭盔及通訊系統。(張浩維攝)
潘偉剛(左)及鍾浩然(中)一起聽取同事的簡報,了解行動。(張浩維攝)

在行山的時候,如果發現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經過,他們可能正在進行搜救任務,在山頭野嶺尋找受傷或被困的人士。有些行山人士見到直升機飛過,會感到很興奮,向直升機招手。飛行護士潘偉剛千叮萬囑,非求救人士請勿向直升機招手,「奉勸一句,行山人士不要見到直升機就招手,會令我們誤認傷者是你。如果是你求救,你當然要招手,我們都會多謝你,因為令我們知道你位置,如果不是你求救但招手,會令同事誤會,出現問題。」

其他人向直升機招手影響搜索

飛行醫生鍾浩然也覺得香港的行山人士見到直升機往往太興奮,「明明不是你求救,見到直升機來,很多人招手。你想想,我們在上面見到,全山的人都在招手,你叫我們找誰呢?所以不要貪得意去招手,會增加我地搜索的難度。」不過,鍾浩然表示未試過因此找錯求救對象,「我們又不會認錯的,但搜索的時間會耐一點。」

鍾浩然醫生建議,沒有求助的行山人士,不宜向直升機招手。(張浩維攝)

在飛行服務隊的工作中,拯救行山人士屬於搜索與拯救任務(Search and Rescue,簡稱SAR)。鍾浩然表示一次SAR會通常出動6個人,但落到地面救人的可能只有3人,「一個SAR會由兩個機師、兩個空勤人員及兩個醫生護士去,整隊6人,但有時得一個醫生,便只得5個人。到現場後,通常就3個人下來,一個醫生、一個護士加一個空勤人員,如果幸運,直升機可以降落到,就再多個空勤人員,最多4個人」。

會邀請在場山友幫忙擔擔抬抬

由於到現場的救援人員少,但工作多、器材重、山路又難行,所以飛行服務隊拯救行山人士時,可能需要傷者的同伴以至路過的行山人士幫忙。另一名飛行護士黃智業在介紹鈦金屬的籃床時表示,「現在已經是鈦,還算輕,以前是鐵及不鏽鋼。床重人又重,我們每次兩三個人落去,未必夠力,還要帶裝備,很辛苦的,所以有需要都會找人幫手,現場的人也是我們可用的資源。」

鍾浩然表示,通常他們會請求其他在場人士協助一些擔擔抬抬的工作,例如搬運傷者,「另外還有些工作,例如我們為病人吊鹽水。你要擺高鹽水,地心吸力才能將鹽水流入血管。這樣拿高鹽水的工作,可以交給同行親友或其他行人士去做。」鍾浩然及黃智業異口同聲,指香港的行山人士很幫得手,他們請求幫忙時都不會被拒。

在飛行服務隊的總部,有電子地圖追蹤各架直升機的位置。(張浩維攝)

鍾浩然說:「行山人士好少機會參與到這些救援,很多人出於各類原因,都很踴躍幫手。試過最多人參與是有次搜救,是青少年獎勵計劃的活動,其中一個參加者跌倒滾落山,頭部受傷,那次要行300至400米才搬到傷者上直升機。我就叫他們(其他參加者)一齊來,結果有四五個人來一起搬,有四五個人已經幫到很多。」

別要圍觀拍攝搶救傷者過程

不過,鍾浩然就不太喜歡其他「塘邊鶴」圍觀救人,「如果我救人時,正在做心外壓,多人圍過來的話會好擠迫,令到我們很熱,好像不夠空氣用,所以最理想就不要圍住我們救人,阻住我們工作。此外,最不要得的是,用手機拍下我們工作再放上facebook,我最不贊成這樣做。我們要尊重被救的傷者,還有傷者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