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你體|運動公社】歐超聯志在向錢看 有樣學樣禍及各國聯賽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歐洲超級足球聯賽(下稱歐超聯)受到各方猛烈反對,暫時只會停留在空中樓閣。姑勿論其可行性,本文嘗試回答與其相關的兩道問題:
一、這個構思醞釀了廿年,為何今天仍有人在倡議?
二、歐超聯的發起者為何是這十一家球會?
撰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歐超聯構思的沿革

從2000年歐洲豪門組成球會組織G-14開始,已有傳組織成員欲謀另組新的球會賽事,代替目前的歐洲聯賽冠軍盃。甚至在98年,意大利公司Media Partners籌辦全新歐洲球會聯賽,逼使歐洲足協自99/00球季起,把歐聯分組賽的參賽隊伍由24隊擴展至32隊,並把歐洲盃賽冠軍盃併入歐洲足協盃。各國可根據歐洲各地球會比賽成績的排名,可以派出一至四支球隊參加歐聯。

值得注意的是,新機制已經確保四大聯賽(英、意、西、德)的豪強球會可以穩佔歐聯的一半席位。如果日後再有甚麼類似歐超聯的提議,無非只是有球會想集中壟斷轉播收益罷了。

多支豪門早年極力爭取,令歐聯主賽圈增加席位,無非為了開拓財源,多賺轉播費。(Getty Images)

自此以後,另組歐超聯的傳聞仍然不絕於耳,而牽頭者正是G-14。雖然G-14一直極力否認,把歐足聯的構思列入談判議程,但是G-14部分成員經常公開要求把球會賽事的轉播利益,集中在他們手裏。他們的主要理據是只有把利益集中,才能誘使電視轉播商開出更豐厚的轉播合約。2016年,祖雲達斯主席Andrea Agnelli曾經提及,NFL(美式足球)只是坐擁1.5億球迷,每年坐擁70億歐元的轉播收入;足球運動有20億球迷,但歐聯貴為足球運動的代表性賽事,每年轉播合約卻只有15億歐元。

如果讀者細心觀察,不難發現近兩、三年來,歐陸球壇出現許多打破現有跨國聯賽架構的新想法,部分更付諸實行。例如每年暑假舉行的國際冠軍盃(ICC)、國際足協推動的全新世界冠軍球會盃,以及東南歐國家正在討論的巴爾幹足球聯賽。新賽事的出現,既改變了足球的勢力版圖,亦是財富再分配的手段。即使歐超聯當下未成氣候,各大豪門會繼續以它作為談判籌碼,逼使歐洲足協進一步鞏固他們在歐聯的參賽資格,和提高商業收益的分配比例。

祖雲達斯主席Andrea Agnelli指足球運動的轉播收益仍然「低水」,需要出招與轉播商討論討價。(Getty Images)

之不過,現有球會間的財富差距不斷擴大、海外球迷數量和商業開發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可見各大豪門的議價能力只會一直提高。由此路進,現有的足球格局必然打破:其他非西歐小國的代表球會都希望另組聯賽,收窄與歐陸豪強的財富差距(巴爾幹聯賽正是一例);歐超聯的構想,亦不能排除會成真。

國際冠軍球會盃作為季前熱身賽,雲集多支歐洲強豪,包括皇家馬德里及祖雲達斯。(Getty Images)

十一豪門組歐超聯反映的足球格局

根據Football Leaks爆出的名單,籌辦歐超聯的十一家球會是:皇家馬德里、巴塞隆拿、曼聯、曼城、利物浦、車路士、阿仙奴、拜仁慕尼黑、PSG、AC米蘭及祖雲達斯,另有五隊獲邀參賽,包括馬德里體育會、國際米蘭、馬賽、多蒙特及羅馬。接下來要回答的問題,或許更值得讀者關心:為何歐超聯由這十一家球會組成,卻缺少自己愛隊?

答案不外乎天時。論商業影響力,上述十一豪門的全球fans數量估計至少超過2000萬人,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及Instagram)所獲得的關注程度至少以數百萬計。有些球會無疑已超過這些門檻(例如熱刺),但是他們的近十多廿年的戰績較遜,且沒有拿下過甚麼錦標(PSG、曼城即使是新貴,至少在國內聯賽稱霸過)。更重要是,除了PSG和曼城,其餘九家球會是90年代海外電視轉播開始興盛的時候,便已在國內外賽事取得持續成功。如果沒有令人咋舌的資金投入(PSG和曼城的級數),是不可能挑戰該九支球隊的球壇地位(異數如李斯特城者,不過是一季貨仔,但影響力與十一豪門不可同日而語)。他們之所以成為豪門而不減強勢,與時代格局有關。

曼城與巴黎聖日耳門近年大灑金錢擴軍,建立班霸地位,成為歐超聯「主辦單位」。(Getty Images)

但是,另組歐超聯,卻可能是十一豪強的昏招。歐陸運動、足球運動之可貴,在於club system、在於強調其地域性以及背後的文化、歷史差異等。十一豪強一旦與本國聯賽割裂、劃地為牢,以上足球的可貴魅力不復存在。歐超聯能毀滅足球,這份代價恐怕是十一豪門承受不起。

運動公社介紹︰發佈和討論有關運動與政治/社會/經濟的議題
運動從來不是場上較技那麼簡單。運動公社關注的,是運動和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和與運動相關的種種不公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譯名由作者提供;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