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泰國取消台灣免簽:新南向遇上「泰膨脹」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台灣社會近日的焦點話題是泰國取消台灣免簽,其實更仔細的說,是台灣人赴泰國旅遊需增加近三個月內的財力證明。而台灣外交部跳出來「緩頰」表示,「泰國推動電子簽證新制,申請人須上網設立帳號並填入資料,這適用所有獲納入新制的國家,非單獨為台灣設立」。

但後來隨着更多資訊揭露後,發現所謂的「亞洲四小龍」中,僅有「GDP第一」的台灣需要納入赴泰旅遊的電子簽證新制,同時中國大陸也沒有被納入新制。相關資訊出來後,首先台灣內部覺得似乎有被「歧視」之嫌,更發起「抵制赴泰」旅遊,因為「泰膨脹了」。台灣聯合報罕見地批評蔡英文和泰國都把台灣當成「第三世界國家」來看待。

泰國簽證新制將於12月1日上路,旅客必須提供三個月內的財力證明文件,對台灣自由行旅客自辦簽證影響較大。(聯合新聞網)

而另一個原因讓民眾不滿的點,在於民進黨政府上台之後,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及彌補陸客來台減少的旅遊人數缺口,因此把泰國列入東南亞四個免簽國家之一,然而,泰國政府不但不予以善意回應,開放台灣赴泰免簽,還進一步緊縮台灣的入境待遇,相形之下,便有予台灣人天壤之別的感受。

而根據泰國官方的說法,選擇台灣作為新制施行對象,主要是因台灣資訊科技先進,軟硬體足夠成熟,該措施適用於泰國其他重要的觀光客來源國,包括英國、法國及中國大陸,未來將逐步擴大推行至全世界各國。換句話說,台灣是泰國電子簽證的「先行試點」,但對於被「挑選」上的台灣民眾來說,這可能不是令人感到光榮的事。

而這起事件也演變成國民黨用來批評執政黨民進黨的政治工具。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和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及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於12月2日舉行記者會。其間曾銘宗指出,陳水扁執政時台灣護照的免簽國家為54國,而馬英九執政時為164國,增加110國,而蔡英文執政3年多,免簽國家只增加3個新南向國家,而且都不對等。

且蔡政府任內,2018年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的比例高達41.2%,創下歷史新高,反倒是2019年前10個月對東協國家出口規模451億美元,負成長7.23%。形同新南向政策徹底失敗。

國民黨借「泰膨脹」一事批評民進黨有二點。第一是免簽國增加並沒有馬英九時期多,而明眼人都知道關鍵原因還是兩岸問題。第二是蔡英文所推動的新南向的政績不彰,並不像民進黨所宣傳的光彩。以台灣和泰國之間的觀光業為例,泰國旅客來台灣人數,2017年是29萬2534人次,2018年超過32萬人次,僅成長9.4%,但台人赴泰旅遊,在2017年為55萬3804人次,2018年達67萬9145人次,大幅成長近23%。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中)為泰國簽證新制批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喪權辱國徹底失敗。(聯合新聞網)

而泰國要求台灣納入電子簽證新制,究竟是如泰國官方所述,只是將台灣做為「先行試點」,或者其實是「歧視」台灣為第三世界成員的表現呢? 倘若後者為真,那麼問題想必出在台灣的經濟發展遇到瓶頸,因此遭到東南亞國家泰國的「歧視」。雖然蔡英文政府認為2019年第三季的GDP成長高達2.91%,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而受益。此外,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台灣的發展想必有他們的判斷,尤其在兩岸關係處於緊張的狀態下,未來台灣的經濟能否持續穩定成長,仍然值得關注。

而當台灣社會在2020總統大選中陷入狂歡,尤其在選戰後期陷入藍綠之間的「泥巴戰」中,政治人物們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似乎已經不是選舉的主要關切,而台灣的經濟發展也必然脱離不了逐漸被邊緣化的命運,而不論是喊着「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韓國瑜,或者認為自己才能「守護中華民國」的蔡英文,他們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想像都十分蒼白無力,而這才是台灣選民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