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烏煙瘴氣何時了? 藍綠陣營均提不出「反空污」解方

撰文:陳炯廷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12月29日在陰雨天下,台灣有多個環保團體及來自空污重災區的中南部民眾在台北市舉行「反空污抗暖化」遊行,呼籲台灣總統候選人提出「2035年無煤台灣」的改革議程,並正視台灣的氣候變遷問題。
對此活動,藍綠兩大黨皆有派出副總統候選人到場致詞,不過藍綠雙方的回應皆未獲在場民眾的埋單。賴清德由於未正面答覆有關「減煤」的具體時程,而遭嗆「說空話」,而張善政則因「不支持躁進的綠能」,主張「以核養綠」被質疑「以核如何養綠」、「核廢料該如何處理」。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燃煤發電和石化工業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已嚴重侵害人們最基本的呼吸權利。(中央社)

檢視兩大陣營代表的發言,不難發現為什麼其答覆都得不到現場民眾的支持。賴清德的發言,雖然相當符合「世界潮流」,提出對於氣候變遷這全球重大議題的關切,也肯定環團的努力,並表示民進黨政府在方向上會重估温室氣體的減量與管理辦法,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低碳產業,學習日本提出「碳中和」(零碳)的期程等,至於怎麼做,會再與企業、民間團體和年輕人共商討論。

但賴清德在面對相關改革時程和內容的提問時,卻難以給出具體的答覆,僅以「能源轉型牽一髮動全身」,尚需社會共識等空泛言論,來回應民眾迫切希望解決的空污問題,以及有關大潭地區因發電需求而引發的藻礁生態保育問題。

另一方面,張善政的發言則引前台灣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說法,強調其百分之一千不同意蔡英文「解決空污是下一代的事」的說法,直言解決空污要從現在開始。其雖然具體地指出2035年要做到石化燃料(燃煤和天然氣)比重降低至50%,無碳能源佔50%的改革議程,也將比照日本,在2075年達到「零碳社會」的願景。不過,在能源的替代方案上,張善政所提出的「以核養綠」,仍是叫民眾質疑如何「養綠」,以及核廢料的問題又該如何處理。從兩大陣營都難以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其實也暴露了空污問題的複雜性。

一方面過去台灣高度仰賴石化工業和燃煤發電的惡果,如今已清楚浮現,並累積高度的民怨。因為空污不但剝奪了人們最基本的呼吸、生存權,也帶來致命性的健康危害,例如台灣在地有相關研究指出,近20年來,台灣肺腺癌的發生率有持續攀升的趨勢,身為石化工業重鎮的南部地區肺腺癌增加率要較北部地區高出15倍,而該地區有高達五成三的肺腺癌患者平時無抽煙習慣。

然而,另一方面,經常成為「零碳」、「減煤」的替代選項——核電,其毀滅性的核災風險,以及難解的核廢料問題,同樣也讓台灣社會陷入另一種的能源困局和風險之中。

空污問題的難解,就在於它深刻與台灣的民生、經濟和能源問題互相交織。它確實不是可以被單獨解決的問題,但也絕非是個可以輕言迴避改革時程的問題,更不是能夠留給下一代去承擔的課題。

由於空污問題涉及能源的需求與選擇,而能源政策的根結,則攸關一個社會經濟體的生活模式和經濟結構體質,若要真正有效治理空污問題,大至產業結構的調整,小至人們生活習慣都必須有所改變。

儘管「改善空污,人人有責」,但其中仍是有程度上的區別與責任歸屬的輕重之分。相對於市井小民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和用電的浪費,更不能忽視的是工業部門的大煙囱與其高耗能的需求。

據台灣能源局的統計顯示,台灣的用電大戶主要來自於工業部門(55.9%),而資通訊電子產業的用電量近20年來,更是翻倍成長。此外,石化產業對於燃煤用電的需求及其空污排放量,亦是導致中南部烏煙瘴氣的重要原因。

因此,假如執政者無法具備宏觀的可持續經濟發展願景,以促進用電大戶提升用電效率,並重構台灣高耗能、低電價的工業生產結構,那麼在能源政策上也就難以有「減煤」,又以「非核」為目標的改革議程。從這個角度來說,藍綠兩大陣營目前都尚未能給予台灣社會,一個既能讓人仰望藍天,亦能免於核災風險的「反空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