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武漢解封台灣續禁入境 陳時中:發源地管制要嚴

撰文:陳炯廷
出版:更新:

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周三(8日)下午表示,台灣新增3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其中2宗為境外移入,1宗為不明感染源的本土病例。台灣目前累計376宗確診,分別為326宗境外移入及53宗本土病例,其中5人死亡,67人解除隔離。

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本土病例患者為30多歲女性,近期沒有出國史,於4月4日出現發燒、流鼻水症狀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於8日確診。患者沒有在上班,生活範圍小,但因素複雜使然,所以無法針對可能的感染源進行調查,目前還在用其他方式疫調。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台衛福部長陳時中補充說明,本土病例的丈夫以前有一段時間在廣州工作,但1月多就返台,患者則在2月期間曾赴東南亞旅遊,坦言疫調有一定困難。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台衛福部長陳時中在4月7日曾表示,假如台灣一周的本土病例,扣除親密接觸確診者,病例超過10宗就達到社區流行。(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供圖)

台灣防疫要有人性 靠高水準公民

對於是否要以「鄰里」為單位公布確診者的居住範圍,陳時中表示,此議題尚未有過討論,他認為此舉可能有暴露個人隱私和標籤化等疑慮。

陳時中提及,各國的防疫隔離,可分為四階段:從勸導、制定法律、喪失人權到喪失人性,很多國家的隔離手段是沒有人性的,而台灣目前則走在法律和勸導之間,他希望能繼續維持這樣程度的管制,盼台灣高水準的公民配合。

有關近兩日台灣單日新增的確診數已減少為個位數,陳時中認為,境外移入的威脅減輕中,但清明連假出遊潮對疫情的衝擊,還要觀察,估計4月12日可見接下來疫情的趨勢為何。

武漢解封後武漢台人如何返台,是否要搭乘包機等的問題仍未有答案。(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供圖)

武漢解封待觀察 武漢台人返台待協商

4月8日武漢解封,有台灣媒體問及武漢台人的返台事宜,包括是否武漢台人會從其他省份返台,有無包機等。陳時中表示,武漢台人在有身份註記下,返台時仍有管制。他認為武漢解封的情況,台灣還要再觀察,因為當地仍有社區管制。至於武漢台人是要以包機、定時定點的「類包機」或其他模式返台,也還需要兩岸協商。

因武漢是疫情發源地 管制自然嚴格

近日,台北市長柯文哲等輿論都質疑,台灣為何對自大陸返台者的入境管制措施,要較歐美入境者嚴格,如武漢返台者要搭乘包機和集中檢疫,但自歐美返台者卻不必。對此陳時中承認,台灣對武漢確實比較嚴格。他說因為武漢是(疫情)發源地,第一個封城的地區,換成任何一個決策者,都會比較嚴格,但他強調對大陸並沒有比較嚴格。

陳時中表示,台灣對不同地區返台者實施的防疫措施,都是以每百萬人口確診數和各地疫情爆發的情況及速度來研判、制定管制措施。他認為,進行比較時要科學一點。台灣沒有要刻意針對哪個地區的返台者,強調病毒沒有國界也不分感染對象,只會看病毒反撲台灣的威脅,做出專業的防疫判斷。

他指出,台灣對自中國大陸返台者實施居家檢疫14天限制時,中國大陸每百萬人口的確診數為28.7人;對自歐洲返台者實施限制時,歐洲每百萬人口確診數則是從6.7人到55人不等;對美、日返台者實施管制時,美國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23.6人;日本則是7.3人,而台灣當時每百萬人口確診數為4.2人。

陳時中表示,台灣對中國大陸返台者實施居家檢疫管制時,台灣每百萬確診數為0.76人,大陸則是28.7人。他坦言從心理因素來說,因兩岸的確診數差距很大,自然會對中國大陸返台者緊張,但他說撇開心理因素,從數據來看,台灣只有對武漢比較嚴厲,但對中國大陸沒有,這是要澄清的。

此外,陳時中提及第一批武漢包機,台灣並沒有要求武漢台人登機前要經核酸篩檢為陰性,只說不要有發燒症狀。至於第二批包機,登機者被要求要有健康證明,但他強調這不是台灣的要求,而是中國大陸因應復工所做出的要求。

一名10歲小朋友寄信和口罩給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台衛福部長陳時中向他加油打氣。陳時中表示,他很感動也很高興收到這封來信。(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供圖)

嚴格防疫是為保護武漢台人不受排擠

陳時中表示,除了武漢返台者入境後要全面篩檢外,大陸其他地區,或其他國家返台者都是有症狀才採檢,這是唯一的入境管制差別。

至於第一批武漢包機的台人為何要雙採檢,他說是因為當時社會對武漢台人充滿疑慮,擔心武漢台人受到排擠和衍生社會對立。雙採檢的目的是要跟社會大眾證明,經政府的檢測,他們是安全的,讓他們隔離結束復歸熟悉的社會時,比較不受排擠。

駁柯文哲口罩不夠說

對於口罩配售的數量,除新北市長侯友宜認為14天9個不夠外,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認為既然口罩產已提高至1日1500萬個,台疫情指揮中心應讓民眾可以一次買1個月28個的口罩量,質疑難道「假日就不用呼吸」。

對此,陳時中表示,為因應4月9日起每14天9個的口罩供給,這兩周成人口罩的配發量約是2億6700萬個、兒童約4000萬個,配發量比台灣總人口多,換言之每個人都去買,量是足夠的。

陳時中說,但假如一次賣一個月的量,等於單次政府要準備的量,會比現在多約6倍,但可買到的人一樣多。他說,口罩不是總量的問題,而是分配問題,政府要讓每個人都買得到。雖然1天1個或隨時可買可丟很好,但口罩是防疫物資,政府要妥善分配。

他表示,現在先用用看14天9個夠不夠,有困難再一步步解決。台灣已很努力生產口罩,但因為有新生產線有產能不穩定的問題,所以沒辦法樂觀估計供應量,加上要考量安全存量等,所以口罩供應量才會打折。

在記者會的尾聲,陳時中拿出一名10歲小朋友寄給他的信,以及該小朋友蒐集多時的一袋口罩,呼籲台人撙節使用口罩。他說,連小朋友都會想說撙節使用口罩來幫助別人,而他剛好是小朋友想要幫助的對象。但他在感動之餘,也提醒台人不要再寄口罩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