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中尋找秩序 香港的出路在何方?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一場突如其來又有着發生必然性的反修例風波,折射出掌握香港權力與財富命脈的中老年精英徹底背離年輕人,拒絕聆聽他們的所思所憂,一味以舊價值觀和舊方法來指點社會未來的主人翁,而沒有好好理解這群成長於網絡世代的年輕人為何憤怒,讓香港社會這場空前的大撕裂,不知何時才能癒合。

「誰不想在家涼冷氣打遊戲?上街好好玩嗎?一點都不好玩。」這是不少上街抗爭示威者的心聲。由去年夏天開始的修例風波,無論學生還是上班族青年,他們的憤怒似乎都在這幾個月爆發出來。當政府首長不斷說要找出問題根源並解決問題時,試問這些作風「離地」的高官們,有否認真誠心地細聽一個個年輕人以至全香港市民的心聲和苦況?

相關文章:

【青年之苦.一】當權精英虛偽離地 年輕人之怒爆發

【青年之苦.二】是物質主義,還是後物質主義?

【青年之苦.三】為個人,還是為社會抗爭?

被誤解的一代 上街抗爭只因渴求「尊重需要」?

被誤解的一代 憤怒掌管情緒與行為?

重思普選意義 建制90後如何看修例風波?

【四代人之苦】青年商學院畢業 為「麵包」棄商投身政府工

【四代人之苦】少年想對林鄭說的話:考不到第一不是錯

【四代人之苦】資深社工:我不覺得林鄭對安老扶弱很熱心

【四代人之苦】老人科醫生:照顧問題醫療解決 苦醫生更苦長者

【四代人之苦】壯年難安居 基層、中產皆苦惱

【四代人之苦】置業=安居?政府非缺地而是缺承擔

修例風波延續至今,廣受國際社會注目。這次社會運動的特色之一沒有大台,示威者的行動,諸於集會、眾籌、罷工等等,除了靠網上號召,就是靠在各區的隧道、牆身貼文宣圖。

相關文章:

【逃犯條例】網絡成隱形大台 從文宣到現場行動(上)

【逃犯條例】網絡成隱形大台 從文宣到現場行動(下)

【逃犯條例】台灣記者觀察抗爭:我見到什麼樣的香港人

【逃犯條例】制度維護者問反修例——香港到底贏了什麼?

與民生脫鈎的政治性罷工 為何能在香港發生?

從「8.5罷工」調查 看新形態抗爭方式的走向

「藍黃之爭」亦成為這次風波的焦點之一。不同政見的人如身處於平衝時空之中,在各自「圍爐取暖」的情況下,分歧愈來愈大。在某些存在不同政見的家庭中,甚至有「不提政治」的默契,以免「講起傷感情」。這種分歧亦擴展至消費行為之中,抗爭者提出以「黃色經濟圈」抵抗政見不同的人,多區「黃店」在此情況下大排長龍。到底有何方法,才能令撕裂的社會再次團結起來?

相關文章:

【黃色經濟圈.一】「黃店」現人龍 消費戰能否落實至各層面?

【黃色經濟圈.二】從生產商、製作到消費者 構建同路人社群

【黃色經濟圈.三】為何沒藍色經濟圈? 藍店老闆︰沒有這種想法

【黃色經濟圈.四】是一場黃色虛火 還是一種發展模式?

社會撕裂 「黃」與「藍」的平行世界

面對爭議 社會怎樣漸行漸遠?

非黃即藍? 建制青年:與淺黃的差別只在「家國情懷」

當政府似乎並無考慮認真與年輕人溝通之際,很多人其實嘗試為香港找尋出路。然而,最能夠解決紛爭的仍然是政府自身,如果政府繼續一意孤行,則孔明再世亦恐怕無法解決香港的困局。

相關文章:

與羅永聰對話──當「不割席」成為現實 港府有何解方?(上)

與羅永聰對話──當「不割席」成為現實 港府有何解方?(下)

與胡錫進對話——我們與《環球時報》的「平行時空」

救人反被斥「吃人血饅頭」 曾鈺成灑淚:慚愧未能給年輕人找出路

【逃犯條例】訪張炳良:與年輕人溝通 談什麼?談何容易!

【和理非對話.一】五大訴求 真的缺一不可?

【和理非對話.二】缺乏互信基礎 港府需先取信於民

【和理非對話.三】「無大台」與「不割席」 政府可以找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