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總攻利比亞首都 卡達菲家族重返的黎波里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4月7日前後,自2016年開始一直受俄羅斯方面支持、同時也得到法國認可的利比亞軍事強人哈夫塔元帥,對該國首都的黎波里的48小時總攻似乎並沒有取得計劃中的成果。
但伴隨著美軍非洲司令部同日宣佈,稱一支駐紮在利比亞的美軍分遣隊已計劃撤走,至此,利比亞戰事的大局仍已基本確定。
控制的黎波里及利比亞西部地區、暫受聯合國認可的「民族團結政府」,已然時日無多。

控制的黎波里及利比亞西部地區、暫受聯合國認可的「民族團結政府」,已然時日無多。

上周六(6日)晚些時候,哈夫塔(Khalifa Haftar)麾下部隊已沖到了的黎波里城郊的國際機場一線,並控制了國際機場。周日(7日),哈夫塔麾下各部距離的黎波里市中心愈來愈近。

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就陷入分裂和混亂的利比亞,儼然有望重新統一。考慮到哈夫塔麾下參加2019年度利比亞總統大選的候選人,竟然還是已故的利比亞獨裁政治強人卡達菲(Muammar al-Gaddafi)之次子賽義夫(Saif al-Gaddafi),一種「卡達菲重返的黎波里」的奇異局面更隨之呈現。

改寫局勢的人

目前,「民族團結政府」總理薩拉傑(Fayez al-Sarraj)雖高調宣稱願意與哈夫塔會面,但後者已斷然拒絕了這種近乎於停戰求和的請求。「槍桿子裏出政權」,很明顯,這位將軍想徹底改寫2011年後的利比亞局勢。

哈夫塔曾是卡達菲的麾下幹將。他在卡達菲1987年入侵乍得的戰爭中率軍落敗被俘,由於卡達菲否認利比亞軍隊入侵乍得,對戰俘見死不救,兩人由此恩斷義絕、分道揚鑣。哈夫塔隨後被乍得政府釋放,輾轉前往美國生活近20年。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哈夫塔再次出山,參與領導反對派的軍隊。當各路反對派勢力在北約協助下顛覆卡達菲政權後,哈夫塔選擇了隱退。

但是,利比亞內戰後一分為二,以西部的黎波里和東部圖卜魯格(Tobruk)組成兩個政府,期間還有ISIS等恐怖組織乘虛而入,導致各路人馬不得不為了生存重新拿起槍。哈夫塔亦前往東部地區聚攏部屬,甚至重新建立起了利比亞內戰之後一度消失的空軍。

在2014年到2016年間,哈夫塔通過控制利比亞東部地區油田,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他麾下總兵力據稱75,000人的「國民軍」更達到了利比亞內戰之前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加起來的全部人數。這一武裝力量令他得以從利比亞東部開始,逐漸控制該國絕大多數地區。

當然,哈夫塔的發跡並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努力,這背後也有大國的身影。一個轉捩點就是俄羅斯2016年10月後的一系列行動。

4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右)前往利比亞,在班加西與哈夫塔會晤,試圖勸服哈夫塔與西部政府和談,然而最後無功而返(路透社)

普京的遠見始於三年前

2016年10月,俄羅斯與埃及在埃及北部亞歷山大舉行反恐演習。當時各界認為,俄羅斯此舉主要是為了累積沙漠空降作戰的經驗,為下一輪針對敘利亞內戰的軍事行動做準備。然而此後幾年的變化則令外界發覺,普京及其閣僚的盤算還遠不止於此。

從某種意義上說,俄羅斯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2月於埃及的部署,更包括屯兵埃及和利比亞邊境的目的。

早在2016年9月,已經有沙特情報披露稱,當時已經被封為「陸軍元帥」的哈夫塔開始主動通過其海外中間人,即利比亞駐沙特大使,向俄羅斯尋求輕武器和戰機支持,並達成了價值約合29億美元的軍事交易。

俄羅斯很快就從這次交易中尋到機會,進而開始和哈夫塔方面接觸。

目前,利比亞這個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率先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國家,已然有希望在哈夫塔的充足軍力下再次統一。

2016年11月29日,哈夫塔第二次前往莫斯科。掌握了利比亞主要石油出口管道的他,成為莫斯科重要的投資對象。

到2017年初,便有消息人士稱「一小隊俄羅斯軍事技術人員」出現在利比亞東部,據稱是前往支持哈夫塔的部隊,為他們更新武器系統,升級海空軍防禦裝備。

資料顯示,俄羅斯石油公司已經在2017年2月和利比亞石油公司簽訂投資和原油採購協議,這使得俄羅斯在利比亞問題上的角色由此變得愈發突出。加之哈夫塔也在2017年1月時登上地中海的俄羅斯航母,這就讓普京的利比亞戰略顯得更為明晰:

在搞掂了敘利亞之後,普京正將其優勢擴散到地中海東南沿岸。為此,他早在兩三年前便已開始於埃及和利比亞佈局。

目前,利比亞這個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率先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國家,已然有希望在哈夫塔的充足軍力下再次統一

而隨著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和埃及外長舒克里(Sameh Shoukry)4月6日共同發聲,表示「支持利比亞各政治勢力達成協議」,「反對外國干涉」,人們也終於可以看清,俄羅斯和埃及對哈夫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