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資金遠超特朗普 拜登會重蹈希拉里覆轍嗎?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根據聯邦選舉委員會(FEC)最新記錄,進入10月,特朗普(Donald Trump)連任競選團隊在銀行只剩下6,300萬美元(不包含相關委員會的募款)的可用資金。而拜登(Joe Biden)競選團隊則有1.773億美元的可用資金。

金錢政治對美國選舉的影響很大。尤其是美國最高法院2014年取消政治捐款上線以後,金錢在美國白宮、國會選舉中的影響有增無減。和過去相比,今年大選可能將再次打破歷史記錄。根據美國無黨派「響應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10月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的開銷有望突破108億美元。

其中,總統選舉可能消耗近52億美元,9月底已經達到37億美元。國會眾議院選舉和參議院改選有望達到56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37%。民主黨希望通過高額募款和開支奪回參議院的控制權。

2020年10月18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北卡羅來納州出席競選集會。(AP)

美國兩黨候選人破紀錄募款,已經是近幾次大選的常態。國會選舉和總統選舉,基本上就是砸錢遊戲。砸錢多少和勝負相關。特朗普如果沒錢,根本不可能競選成功。但有錢也不一定競選成功,比如紐約前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花了10多億美元也沒有在民主黨總統初選勝出。

2016年大選,特朗普自費參選,其團隊募款約2.5億美元,支持他的PAC(政治行動委員會)則貢獻了2,000多萬美元;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募款超過特朗普。其團隊募款高達4.98億美元,而支持他的PAC等組織募款高達近2億美元。但希拉里當年最終還是輸掉了大選。那些投票支持特朗普的選民認為,花錢多,並不代表能夠「買到」總統寶座。

希拉里輸掉選舉更多和反全球化、反建制浪潮有關,尤其是基層白人選民更多倒向特朗普,加上非洲選民投票率偏低,從而讓特朗普最終靠選舉人票勝出。只要這個大的社會潮流和國際大背景不變,候選人花費再多的錢,也很難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當然,金錢政治還是有特有的作用。彭博輸掉初選後,將資金用於支持拜登團隊和國會民主黨議員候選人。一旦民主黨人勝出,彭博的錢就會轉化為「政治權力」和有利於他背後利益集團的「政策規劃」。拜登募款越多,說明背後支持他擔任總統的利益集團越多,或者至少認為他贏得概率越大。

那麼,這次拜登會不會像希拉里那樣,募款多反而輸掉選舉呢?這次情況可能不一樣。

希拉里競選時,特朗普是政治素人,高舉反建制、反全球化的大旗,以「美國第一」為口號,打的是民粹牌和愛國牌,效用勝過希拉里上億美元的廣吿。

特朗普拜登首場辯論陷入混亂,被批是國家恥辱(點擊圖集瀏覽):

+11

此次拜登競選,是挑戰者,而特朗普則是現任總統,一定程度上代表建制派。在特朗普掌握執政、競選資源優勢的情況下,拜登除了把握天時、地理和人和等因素外,必須在募款方面勝出,這樣才會有目的、有選擇地花錢打廣吿,影響搖擺選民。

相比較而言,此時的反全球化、反建制浪潮,要比四年前相對弱一些。選民對拜登的厭惡程度並沒有對希拉里那般深。

傳統意義上的美國大選,募款能力直接關係到候選人能否勝選,因為競選團隊的組建、電視機互聯網平台的廣吿的投放、競選集會的舉辦等等,都需要募款維持。募款越多,針對性的廣吿投放就越多,影響的目標選民也會越多。

也正是由於疫情打破了傳統的競選和募款模式,拜登才更有必要加大募款,否則特朗普只會依賴自己作為總統的先天優勢,在輿論造勢和策略執行上碾壓拜登。

和2016年相比,2020年大選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總體上還算平順,爭議也相對少一些,稍微符合傳統。這樣的話,募款能力越強,反而越有勝算。這是符合傳統的判斷標準。接下來就要看,拜登在10多個搖擺州超過特朗普的百萬美元廣吿投入,能否真的幫助他吸引搖擺選民、增加投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