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持百萬首期未敢貿然入市 90後:冀有助年青人置業措施

撰文:容婌維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長遠覓地增供應的措施,惟短中期舒緩房屋問題的方案不多,被指「遠水救不到近火」。90後物理治療師Alan 持有約140萬元首期,正籌備其置業大計,他期望政府可以推出更多協助年青人上車的措施。

任職物理治療師的Alan,投身社會約四年,一直也有置業打算,努力儲蓄加上投資股票「有斬獲」,現手持約140萬元首期,目標購入約650萬元的二手樓。對於《施政報告》計劃大力發展新界北部都會區,擬建數十萬伙住宅,Alan並沒有太大感覺。「規劃仍然係好初期,同埋日後(新界北)即使成形,估計好多內地人會住喺嗰區,生活同文化可能會唔適應。」

正在籌備上車的他,期望政府可推出更多協助年青人上車的措施,包括放寬壓力測試門檻,調低印花稅或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稅務寬減等。

「買得起、供得起就係入市時機」

手持逾百萬元首期,Alan未敢貿然入市。他指正計劃另找一份月入5萬至6萬元的新工作,並多儲20萬至30萬元後才啟動入市,他估計自己明年可「升呢」做業主。「我主要都係睇番儲蓄同收入,想再搵份人工高啲嘅工、穩定啲、(資金)鬆動啲先再入市。」

對於官方樓價指數於今年7、8月份再度衝破歷史高位,Alan指,樓價破頂對其入市部署影響不大。他續指,樓價早兩年有少許回調,但當時未有能力入市。「(樓價)升番上去唔意外,始終香港個需求好大。」Alan認為,「買得起、供得起,就係入市嘅時機。我覺得個市都唔會點大跌,愈遲買就愈貴,所以都唔會拖太耐,有能力、睇啱我就會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