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 科研女神顏寧回應:扯淡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近日,被譽為「科研女神」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2篇論文在國際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同時上線,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連日來,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對於這些說法,顏寧5月25日(周一)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扯淡!」(意指胡說)。後面還加上了嘔吐和鄙視的表情符號。

+2

內媒報道指,近日這些由自媒體發布的「顏寧往事」,有的是以文字形式,有的還做成了影片,但情節都是千篇一律:一個在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施展抱負的「清華才女」,一個曾被視為中國年輕一代中最有作為的科學家,一個學術生涯一路「開掛」的生物學博士,卻自2015年起連續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這些流傳故事又稱,顏寧雖然受到了打擊,但依舊保持樂觀,直到2017年再度落選。於是,她最終選擇遠赴海外,回到普林斯頓任教,並花落美國科學院,成為該院的外籍院士。

對於網絡流傳說法,顏寧5月25日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扯淡!」(意指胡說)(微博)

5月25日,顏寧在微博上解釋,自己在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院投票後才明白,其實留在清華,比去普林斯頓更容易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至於中科院院士,是兩年一次的「提名」而非網傳的「申請」。她自己做事則比較隨心所欲,落選時以「旁觀者」的視角覺得好玩,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她也不追求名利。

顏寧稱,「我們無論在哪國做基礎研究,受納稅人出資支持,能第一個搞明白一些東西已經是最大的賞賜,帶來的名利只是副產品,而不是追求。」

多篇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根據資料,顏寧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於2000年出國深造,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了博士生涯並繼續博士後工作,師從著名結構生物學家、如今的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從普林斯頓大學學成而歸,回到清華大學任教,成為了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在回國後的10年時間裏,顏寧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於膜轉運蛋白的結構和機制相關的生物學研究,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細胞》(Cell )等國際頂級期刊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2014年,顏寧率領的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關鍵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為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來源葡萄糖如何進入細胞揭開了一角。顏寧這一成果當時被認為戰勝了過去50年從事其結構研究的所有科學家。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