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冷知識】量度降雨棄容量用高度 拆解雨量用「毫米」之謎

撰文:藍善婷
出版:更新:

我們不時會在天氣報告中,聽到報導員提及:「本港多區錄得20毫米雨量……」,但明明雨水是液體,何以量度雨量的單位,卻不是毫升而是毫米呢?天文台在Facebook貼出一集「氣象冷知識」,就為大家解開量度雨量單位用毫米而非毫升之謎。

天文台在Facebook貼出一集「氣象冷知識」,以【係回憶中嘅教育電視】作貼文標示,帶網民進入「雨量王國」,找「雨量大師」科學主任林學賢博士解答。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降水是液態或固態水,從雲層下到地面或從空氣沉降到地面,其中包括雨、雹、雪、露水、霜等等。而雨量或者稱為降水量是指一個特定時間內,在一個水平面上所錄得的深度,如果下雪要先溶解,然後計算變水後的深度。

雨量直覺上單位是容量,但為何是屬於長度或者高度單位? 將收集到的總雨量除以收集容器的開口面積,得出的高度單位就是雨量,以毫米為單位。

天文台在短片中,同時還展示了所用的傳統雨量計及自動雨量計。

那天氣報告中提及的雨量,又是如何量度呢?由於雨量是指雨水(或融解後的固體降水)在地面累積的高度,以20毫米雨量為例,其實就表示雨水在地面累積了20毫米或2厘米。但別以為2厘米只是很少的雨量,因為如果落在一個長50米寬25米的標準泳池內,便代表25000升的雨水量,重量更足足達25000公斤!

至於量度雨量的雨量計,可分為普通及自動版,前者一般以一個漏斗作收集雨水的介面,然後儲存在量雨筒內,再計算雨量,每次計算後要把雨水倒出。後者則以翻斗式雨量計為主,形狀類似天秤,兩邊各有一個量杯,每次由其中一個量杯收集雨水。當量杯滿溢,天秤就會傾側,將雨水倒出並記錄雨量。待另一側的量杯滿溢,天秤就向相反方向傾側,如是者不斷重覆。

放置雨量計亦有學問,需要放在平坦地方,四周不能有樹及大廈,以免雨水被遮擋而影響讀數。此外,雨量計也要離地面一定高度,附近也不能有牆壁等,以免雨水被反彈入雨量計內,同樣影響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