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Reader】從《GQStyle》看中國時尚自覺

撰文:黎偉麟
出版:更新:
《智族GQ Style》2016春夏刊,大量探討中國風格,比過去各期更講究時尚如何落地(Localization)。(潘思穎攝)

西方著名男士刊物《GQ》(Gentlemen Quarterly) 的時裝半年刊《GQ Style》在中國落地生根後,為中國人民帶來怎樣的一種時尚呈現?從而對當代中國風格有何影響?《智族GQ Style》由2009年起在中國大陸地區創刊,這些年來一直是大陸最頂尖的男性時尚刊物。最新一期更大力探討近來時裝界再度升溫的東方熱潮,除了拍攝相關時裝造型故事外,更邀請了4名中國時裝人撰文,談論中國元素在當今世界的角色,令讀者反思全球化之下,尤其在衣著打扮這項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部份,當代中國人可以如何自處,而時尚媒體作出了怎樣的努力。

中國版《GQ》拍攝最近再度火熱的東方靈感時裝,當然十分拿手。(潘思穎攝)
以功夫作時尚造型特輯主題,絕對充滿中國特色。(潘思穎攝)

我們必須體認的事實是,時裝跟大部份今日生活中的事物一樣,都是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發展而來的產物,傳到東方地區時必然不可能100%落地。可能會引起強烈反彈,像部份伊斯蘭教國家婦女衣著比從前更保守;亦可能像日本及大部份東亞國家般,欣然接受之餘亦從自身現實調整西方傳入的時裝文化,甚至可能反過來影響歐美。時裝雜誌亦一樣,它是時裝設計者、生產者及銷售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詮釋者,影響著大眾對何謂時尚的想像,而其中又以影像最為最要。影像的創作涉及景觀、模特兒和衣服本身,在《智族GQ Style》可見中國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外,也嘗試走出一條屬於中國的時裝雜誌之路。

本期《GQ Style》羅列了編者認為當下最能代表中國男性的面孔,模特兒種類的多元化證明中國模特兒行業成熟度日漸提高。(潘思穎攝)
將白人男模打扮成社會主義時期的中國男人模樣,極具文化顛覆性,一方面表現中國人的幽默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質疑民族本質——外表裝扮只是面具,隨時可以改變。(潘思穎攝)

景觀方面,雖然中國在急速都市化過程中失去了不少傳統建築,但同時產生出混雜而帶點懷舊的當代中國城市面貌。《智族GQ Style》將當下最前沿的時裝(而且用中國大叔的風格來配襯)放在這樣獨特的背景之下,產生了非常有趣的感覺。當然這種「有趣」是建立在一種略為Exotic的眼光下,戴了外國人的有色眼鏡來回望中國社會,本地人或者只會覺得充滿生活感的相片尋常不過。

模特兒方面,《智族GQ Style》深切明白,歐美名牌衣物最初為白人身材而設,因此顏色剪裁對亞洲人而言,必然有點駕馭難度,因此他們並沒有排斥使用白人模特兒;與此同時,他們更運用影響力支持中國面孔的模特兒出現在雜誌,甚至世界的時裝天橋上。金大川和趙磊等男模,除了把西方時裝演繹得恰到好處外,亦展現出當代中國男人的美感。

以帶點懷舊和混雜的當代中國城市景觀作時尚背景,襯歐美名牌最新時裝,別有exotic味道。(潘思穎攝)
《GQ Style》並不排斥白人模特兒,反而用白人男模穿上姘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服裝,極具玩味。(潘思穎攝)

另一方面,《智族GQ Style》明白只有從創作方面加強影響力,才能令中國時尚完整地成長和發展,創造出更適合中國人的服裝,令大家不再盲目崇拜西方優越論(亦同時警覺盲目的民族自信)。為此,《智族GQ》每年都會資助一位中國設計師到倫敦展示兩季新裝,過去的包括周翔宇(Xander Zhou)、上官喆(Sankuanz)、孙小峰(Sean Suen)等等。在今期《智族GQ Style》中,周翔宇撰文表示,中國設計師運用東方元素,已經無須再當成特別話題討論了。當年山本耀司也須在歐洲發展多年之後,才能卑不亢地使用日本元素,這或多或少證明中國人在時尚世界中,已經能帶著一份文化自覺,較為公平地與世界對話了。

中國城市常見的隨處曬衫(萬國旗)被編者拿來作拍攝參考對象,主角換上各款名牌新裝,非常有趣。(潘思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