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內地能堅持「房住不炒」政策? 深圳再出招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房價「失控」的中國深圳市房地產市場再次迎來政策「降溫」。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於周三(15日)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加強並細化了此前限購政策的執行標準。根據《通知》要求,在深圳市落戶滿3年且連續繳納36個月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的居民才有購買商品住房的資格;同時,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徵免年限由2年調整到5年。

除了以上兩條核心的調控措施外,《通知》針對購房中的「假離婚」亂象也給出了管控方案。新規定要求,任何一方自夫妻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也就是說,根據現行的限購要求,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深圳市有2套商品住房,離異後任何一方家庭成員在深圳市3年內均不得購買商品住房。

本次《通知》的推出主要是為了抑制深圳市的房價抬頭現象。2020年上半年,深圳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熱,地產商推出的樓盤多次出現一日售罄的現象。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站的二手房價格數據,深圳6月份二手房均價達到74,929元(人民幣‧下同),2020年以來已經上漲14.37%,位居全國漲幅榜次席。隨著深圳房價的大漲,深圳與另外三個一線城市的房價的差距也進一步拉大,6月份深圳的二手房均價比北京和上海分別高20%和36%,是廣州的2.09倍。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行業將在較長時間內呈現「市場超級分化與政策堅定調控」並存的特徵。(視覺中國)

房價過高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症結。房地產市場的畸形繁榮不但會扭曲市場價格,影響市場資源配置,隨之形成的居民高負債也會壓抑全社會的消費能力。廣東省統計局5月6日發佈的《廣東房地產開發規模、結構與效益研究》報吿認為,由於深圳房價上漲過快,而居民收入跟不上房價上漲幅度,購房者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進而帶來一系列社會矛盾。

中國政府早已意識到房地產市場畸形發展給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危害。2016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後,「房住不炒」成為中國房地產地產調控的定位。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中國能否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在經濟復甦的壓力下,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曾一度放鬆。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20年上半年中國各級政府部門發佈房地產相關政策304次,按年上漲21%,刷新了半年調控次數的歷史紀錄。這300多次調控政策以扶持、紓困等支持性政策為主,特別是降低落戶門檻、提供人才購房補貼等人才政策佔據其中相當大比例。

在房地產市場中,投機行為是拉動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新華社)

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逐漸活躍,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的速度不斷加快,政策的「暖意」已經逐漸消退。由於中國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採取了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此時房價很容易被市場上「過剩」的資金啟動。如果沒有嚴厲的管控措施,深圳市房價的結構性上漲很可能擴展成全面上漲,並傳導至其它一二線城市。

因此,本次深圳市推出《通知》是對「房住不炒」定位的再次確認。中國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小嬙表示,深圳調控收緊是市場過熱的必然結果,房地產調控的關鍵詞仍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中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政策對深圳戶籍人口購房出臺了進一步收緊的內容,進一步體現了深圳落實「房住不炒」的導向。

深圳市的調控政策可以說是給各路投機資金的「當頭棒喝」。在貨幣環境較為寬鬆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再次釋放了清晰的信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嚴躍進認為,此類政策具有很強的風向標意義,說明2020年下半年部分房價過熱的城市將依然以政策收緊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