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業績前瞻|捲中美政治漩渦如何脫身? 學者建議分拆中港業務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股價直逼「海嘯價」的滙豐控股(0005),近日可謂壞消息不斷──先是華為風波愈陷愈深,近日遭官媒指摘「構陷」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再來因表態支持港區國安法,惹來美英政府批評,英國外交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強調政府不會為了銀行家的利益犧牲香港人。

「大笨象」總部註冊地是英國,利潤卻依靠中港,捲入政治漩渦中,難免動彈不得。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滙豐目前顯得「兩邊不是人」,然而滙豐倘要作出政治押注,相比遷冊回港,可能分拆中港業務的機會睇高一線。

滙控今日﹙3日﹚派發成績表,由於已明言今年派息無望,投資者關注明年能否恢復派息。不過,最近有消息指,歐洲央行將歐元區銀行暫停派息建議的期限,由今年10月延長至明年1月。英國央行英倫銀行隨之聲明,研究是否延長銀行取消派息的要求至明年,滙控明年恢復派息有機會「凍過水」。

事件難免教香港股民大失所望,不禁問句︰賺香港錢的滙控,為何聽英國當局「支笛」?

監管當局限銀行派息,惟滙控行政總裁祈耀年曾表明集團資本雄厚而且流動性充裕。﹙資料圖片﹚

盈利篇︰香港業務帶動亞洲區利潤表現

事實上,近年亞洲區業務持續成為盈利引擎的滙控,不論是利潤及資產分布,香港以至亞洲區已是滙控最重要的資產。

翻查滙控2019年報,按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以地區劃分,亞洲區是滙控利潤最大的地區,錄約184.68億美元利潤,按年仍有3.81%增長;歐洲區則虧損46.53億美元,按年擴大4.7倍。

按環球業務所在國家地區列示之除稅前利潤,英國去年各類業務稅前虧損合共33.45億美元,按年蝕多19.49億美元,拖累整個歐洲合共虧損46.53億美元。香港則繼續成為亞洲區利潤表現的火車頭,稅前利潤有120.49億美元,增長4.6%,而中國內地亦錄得28.77億美元利潤。

亞洲利潤呈「絕對優勢」,然而該區資產總值有11,028.05億美元,僅佔所有市場資產總值金總計約41%。反而歐洲區資產總值達12,482.05億美元,佔滙控資產總值金總計約46%。較少的資產總值的亞洲區,做出亮麗的利潤表現,反觀歐洲區資產總值較多,卻未能盈利。

香港可謂帶動滙控亞洲區利潤表現的火車頭,2019年稅前利潤有120.49億美元,增長4.6%。(資料圖片)

稅務篇︰在港僅繳稅2.48億美元

另一方面,從稅項方面可窺滙豐經營歐洲業務面對沉重成本。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滙豐在全球多個業務地區合共繳稅55.91億美元,當中歐洲區佔30.77億美元,單以總部所在的英國,繳稅多達24.68億美元,佔全球多個業務地區繳稅總和44%。反而滙豐在亞洲區僅需繳付14.87億美元,當中在香港所繳稅項僅2.48億美元。

繳稅得多,但與此同時,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滙控在歐美市場官司卻不斷纏身。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2003年收購大做次按生意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現稱美國滙豐融資)後,2016年要為該機構於2002年捲入被指控隱瞞信貸政策及信貸質素的股東訴訟「埋單」,以15.75億美元以和解。

另外,滙豐2012年被指違反美國制裁禁令,對販毒集團提供洗錢服務,滙豐隨後同意向美國政府支付約19億美元以達成暫緩起訴和解協議。2014年,該行亦因涉外匯操縱案,而要向英國金融業操守監管局繳付3.78億美元罰款。這些官司都「離不開」歐美。

滙控近年在歐美市場官司不斷纏身,罰款天價。﹙資料圖片﹚

歐美經濟篇:杜嘉祺據報監督對歐美業務全面審查

總部設於英國的滙控,業務難免受到歐洲經濟倒退、英國脫歐等不明朗因素困擾。歐洲業務既面對大額虧損,且要繳付重稅的滙控,上月28日被《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董事局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正監督對滙豐美國和歐洲業務的全面審查,並將焦點放在卸載無法補救的業務。

報道亦指,隨著全球經濟衰退使滙控成長前景黯淡,3位新董事推動雙倍押注亞洲的工作,而鑑於惡化的政治局勢危及滙控的吸引力,滙控高層亦開始模擬分析港元聯繫匯率制遭到破壞的可能性。

外電報道,滙控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正監督對滙豐美國和歐洲業務的全面審查。﹙資料圖片﹚

專家:分拆業務可作兩邊押注

市場關注表態支持港區國安法的滙豐,在中美關係惡劣的情況下,會否受到美國制裁,經濟學者徐家健表示,對於目前陷入「兩邊不是人」的滙豐,分拆中港業務出去可能是相對較易的應對手法,可以變成兩邊押注,做到防範其中一邊業務出事,「就兩邊都燒晒」。

至於坊間有聲音要求滙控遷冊香港,徐認為,滙豐1990年代由香港遷冊至英國是有其合理擔心的地方,現階段遷冊應不可能。反而,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分拆似乎較遷冊容易,分拆模式可以是一間公司管英國、歐洲業務,另一間公司管中國、香港業務。

徐家健認為,滙控分拆業務似乎較遷冊回港容易。﹙資料圖片﹚

他續稱,如果滙控成功分拆,屆時英國或歐洲監管機構若要求停派息,管轄中港業務的公司就毋須受到影響,反之,若亞洲區業務出現一些狀況,亦不影響到英國總部。而分拆後的公司,面對的前景會減少了不明朗因素,「對香港股民可能是好事,因淨做中港市場而持續賺錢,唔使擔心英國政策下出現了估算不到的事,我會覺得是好事」。

但分拆業務的做法又是否為股民接受?徐坦言,股東未必願意接受,「因為好多嘢都要計過數,估值倘分開兩間公司,要處理邊啲擺邊度,重新估值可能產生股東之間不同意見,此步驟會較難」。至於現階段分拆機會,徐認為,視乎未來中美關係惡化的速度,「因為分拆所涉估值龐大,(形勢)要迫到他們覺得好有需要,唔做嘅話有一邊業務面臨結束先會做,否則唔會做,即維持現狀,繼續承受兩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