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ishead神級trip hop專輯《Dummy》背後是一齣間諜片微電影?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當年今日】英國Bristol 樂團 Portishead 出版了首張專輯《 Dummy 》,對 Bristol sound / trip hop 運動全面爆發締造重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奠定了他們的 trip hop 先鋒地位,帶來了《 Numb 》、《 Sour Times 》和《 Glory Box 》等等經典單曲。在專輯背後是一齣耐人尋味的間諜電影式黑白短片《 To Kill a Dead Man 》。

1994年8月22日,來自英國布里斯托( Bristol )的 Portishead 在 Go! Disc 廠牌旗下出版了樂團的首張專輯《 Dummy 》,以 Beth Gibbons 和 Geoff Barrow 為首的他們在當年得以平地一聲雷而來,對 Bristol sound / trip hop 運動全面爆發締造了重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奠定了他們的 trip hop 先鋒地位,而專輯更為 Portishead 奪得1995年度的《 Mercury Music Prize 》大獎。這張公認為90年代最重要的其中一張鉅著專輯,如今已告面世25週年。

Portishead 的兩位靈魂人物: Beth Gibbons 和 Geoff Barrow (互聯網圖片)

早年 Portishead 本為 Beth Gibbons 和 Geoff Barrow 的二人組合,宣傳照片也只有他倆現身,實情樂隊是由 Beth 、 Geoff 以及結他手/鍵琴手/製作人 Adrian Utley 一行三人為核心,後者本是以客席樂手身分參與其專輯,但未幾已成為樂團的官方成員。而早期 Portishead 也有過一輯四人陣容的宣傳照片,除了上述三人之外,還有《 Dummy 》專輯的錄音師 Dave McDonald 。

早期 Portishead 的四人陣容宣傳照片: Dave McDonald 、 Beth Gibbons 、 Adrian Utley 和Geoff Barrow 。(互聯網圖片)

那些年,Massive Attack 、 Portishead 與 Tricky 被喚作「 Bristol trip hop 三雄」,彼此皆獨當一面、互相分庭抗禮。而Portishead 所備受談論之處,是他們如何通過hip hop 、 blues 、 soul 、 jazz 以及電影音樂等聲音來勾勒出他們那種靡爛淒美、跨越古老與現代時空的別樹一幟 trip hop 風格。

Beth Gibbons 擁有一把得天獨厚的復古藍調爵士嗓音,讓她被拿來跟爵士歌后 Billie Holiday 作相提並論,也令她成為90年代的重要女聲兼女神之一; Geoff Barrow  師承自 Bristol 傳奇性 soundsystem 共同體 The Wild Bunch 的 hip hop breakbeat 製作與 scratchin’ 技巧,並且帶來種種古老的音樂 sample ; Adrian Utley 的一手結他,亦被視為奏出了 Ennio Morricone  的意大利式西部電影配樂的感覺。在 Portishead 那陳舊的音樂氛圍背後,電影音樂的影響是其重要的一環,他們的 trip hop 聲音正是賦予著濃得化不開的電影感。

Portishead 來得慢熱首張專輯《 Dummy 》,聲勢橫跨1994、95年,而專輯亦在1995年奪得《 Mercury Music Prize 》大獎,打低了 Oasis 的《 Definitely Maybe 》、 PJ Harvey的《 To Bring You My Love 》、 Tricky的 《 Maxinquaye 》等專輯。

事實上,當年 Portishead 出版首張專輯《 Dummy 》之同時,也釋出了一齣由 Alexander Hemming 執導的10分鐘間諜電影式黑白短片《 To Kill a Dead Man 》,片子由樂隊成員親自主演與配樂,來得耐人尋味,也帶出了 Portishead 跟電影的關係。《 Dummy 》專輯以及幾張單曲唱片封面上的圖片,正是來自《 To Kill a Dead Man 》的劇照;而主打單曲《 Sour Times 》的 mv ,更是從《 To Kill a Dead Man 》剪輯出來。

《 Dummy 》專輯開場《 Mysterons 》已來得引人入勝,緩緩的爵士鼓 breakbeat、像說話般的 scratchin’ 、淒淒戚戚的主唱、淡淡然的結他、神秘鬼魅的 synth 氛圍,已告之 Portishead 的 trip hop 是甚麼的一回事。緊接而來是苦澀地大唱“ Çause nobody loves me, it's true / Not like you do “的神曲《 Sour Times 》,在取樣自阿根廷裔美國電影配樂作曲家 Lalo Schifrin 來自60年代「職業特工隊」電視劇集《 Mission: Impossible TV series 》的配樂曲目《 The Danube Incident 》下,實在靡爛浪漫得沒話說。

樂隊先在1994年6月發行的處女單曲《 Numb 》,由巨大 breakbeat 與 scratchin’交織下帶出 Beth 儼如爵士女伶的主唱。

即使《 Dummy 》是慢熱的專輯,但當中只有三首作品貴精不貴多地被出版成單曲,第三首單曲也是最後一首單曲《 Glory Box 》到1995年才發行。來自 Isaac Hayes 一曲《 Ike's Rap II 》的取樣和 Wallace Collection 曲目《 Daydream 》的 bassline下,還有 Adrian 的藍調搖滾結他獨奏以至 dubby 聲效,是 Portishead 的另一 trip hop 經典;每次聽到 Beth 在 chorus 唱出 “ Give me a reason to love you / Give me a reason to be a woman / I just wanna be a woman “ 都叫我心碎。

《 Dummy 》是一張曲曲皆精的專輯。《 Strangers 》採用了美國 jazz fusion 名團 Weather Report 的1976年曲目《 Elegant People 》之取樣,引伸成有著肥美節拍的 trip hop 作品;《 It Could Be Sweet 》是 Portishead 最 soulful 而甜美的時刻;《 Wandering Star 》的柔揚曲風背後 ,是源自加州 funk rock 樂團 War 帶著鄉謠底蘊的中板作品《 Magic Mountain 》;《 Biscuit 》的古老氣味是取樣自 Johnnie Ray 的1959年歌曲《 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 》。也忘不了當年聽到《 Roads 》時,所體驗到好比一段孤寂冷峻的公路電影旅程。

Woodstock 金禧紀念:1969年正宗「胡士托」的和平與音樂精神

關於電影 《 Yesterday 》: 聽 The Beatles 都是善良的? (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