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規劃關你事? 前期惠港措施大盤點 投資、生活無孔不入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於北京召開首次會議,林鄭會後指大灣區規劃草擬文本已準備就緒,令這份影響香港未來發展的規劃框架再受關注。
大灣區規劃蓄勢待發,對本港是衝擊還是推動難以預料,不過,回顧過去一年,內地其實已以「斬件」形式,不斷向本港推出多批前期措施,小至「港人在內地申請機動車駕駛證住址證明豁免」,大至「內地科研資金過河」及「非服務業投資優惠」,《香港01》帶大家來一次全面大盤點。

+5

大灣區規劃幾經推遲,終有望於日內出台。而過去一年,內地亦陸續分三批推出優惠措施,影響範疇由大至小,由商業投資活動,延伸至港人在內地日常生活,可謂無孔不入。

第一批優惠:

簽署《投資協議》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非服務業範疇同享惠待遇

第一批優惠措施早在去年6月推出,國家商務部與特區政府在CEPA( 《 內 地 與 香 港 關 於 建 立 更 緊 密 經 貿 關 係 的 安 排 》 )框架下,簽訂《投資協議》及《 經濟技術合作協議》。《 投資協議》在此前雙方簽訂的《服務貿易協議》 範圍以外,對包括製造業、礦業和資產投資的「非服務業」提供投資優惠待遇。換言之,本港投資者在非服務業範疇,亦可享有國民待遇。而《經濟貿易合作協議》,則加強中港兩地多個行業的合作,協議亦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設專章,建立工作聯繫機制,以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就業、就學、交通全面覆蓋

此外,優惠也涵蓋個人層面。8月中央多個有關部門宣布,內地高校須一視同仁招收港澳學生、在內地就業的港澳公民可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交通上,則在北京、上海、廣州的火車站,設置可以回鄉證購票的自動售票機。

楊偉雄指,內地資金過河,可加強本港科研源頭的優勢,令香港在大灣區內的角色更重要。(資料圖片)


第二批優惠:

住房公積金「額外加薪」

去年12月,林鄭赴京述職期間,中央再公佈新一批惠民措施。其中港澳人士在內地享有的「住房公積金」,可在結束內地工作後提取,成為一大亮點。內地「住房公積金」由職工及所屬單位共同繳存,雙方繳付數額相等,而個人繳存至少為年度平均薪金的5%,新措施規定,港澳人士繳存基數、比例和辦理流程等都與內地職工一致,而「住房公積金」原本只可用於職工買房及家居裝修用途,惟新措施令港澳人士可在離開內地後,全數提取,被視為是對在內地工作港人的「額外加薪」。

港澳生享專項獎學金

另外,內地亦參考內地學生獎學金政策,為在內地高校就讀的港澳生增設「特等獎」。而在內地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的港澳研究人員,亦享有與內地居民一樣的待遇,可向國家社科基金申報各類項目經費。

港澳人員內地工作證制度已經成為歷史。(資料圖片)

第三批優惠:

資金過河撐港科研

第三鋪優惠今年5月起陸續推出,先是中央科技部和財政部公佈,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向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直接申領項目經費,實現「科研資金過河」。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當時就強調,香港在大灣區範圍內,擁有科研源頭優勢,措施可令本港獲取內地資金優勢,加強本港科研產業在區內的角色。

駕駛、就業、電信、電子支付拆牆鬆綁

除了科研,在港人在內地生活細節上,亦在隨後3個月內逐步鬆綁。廣東省交管局6月公佈,港人在廣東省申領機動車駕駛證,不再需要提供由內地公安機關核發的住宿登記證明,估計每年可豁免上萬宗香港免試換證申請。8月初,國務院又取消港澳居民內地就業許可證,日後內地聘用單位,將無需向內地社保等相關部門提交文件,為港人僱員申請「台港澳人員就業證」。而日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則決定大幅降低粵港澳通訊漫遊費,以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此外,這次措施亦推動便利港人到內地開設銀行戶口措施,以及讓香港電子錢包可與內地互通。

港澳人士內地居住證出台邁向全面國民待遇

而該批措施中,最「貼地」的一項,則是向港澳在內地生活人士發放「內地居住證」。國家公安部、港澳辦及國台辦早前聯合公佈9月實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居住證載有「公民身份號碼」,該號碼按國家標準分配,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編制。港人申領居住證後,可享有社會保險、勞動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規定在內地享受的權利、基本公共服務及9項便利措施。公安部指,三地居民只要在內地有固定居所、逗留半年以上、有穩定就業或在內地就學,即可申請居住證。新居住證所提供的便利待遇涵蓋面之廣,可謂為港人邁向全面國民待遇,跨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