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逸傑託付幫窮人、多建屋 細數林鄭公屋成績表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前布政司鍾逸傑今日(25日)在中環聖約翰座堂舉行安息禮拜,多名現任及前任高官出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悼辭時提到,鍾逸傑曾經囑託她「Help the poor,build more housing」(助窮人、多建屋)。
林鄭在2017年起獲委任為特首,經歷三個寒暑,今年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聚焦樓市政策。然而,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根深柢固,情況未能樂觀。

按此觀看鍾逸傑安息禮拜情況↓

+3

林鄭首兩年公屋建屋量確實大增

回顧林鄭前兩年的公屋落成量,的確較前幾年多。根據房屋署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數據,2014至2015年度公共租住房屋建屋量僅9,938伙,是近年的低位。2015至2016年度為14,264伙,2016至2017年度又降至11,276伙。

進入林鄭時代,2017至2018年公屋建屋量增至13,413伙,2018至2019年更進一步升至17,658伙。

今年公布的《施政報告》,推出多項短、中期房屋措施,包括未來3年合共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

《施政報告》雖然沒有詳細的公屋供應數字,但相關數據可以在房委會找到。

房委會未來5年 公屋及綠置居供應7.1萬伙

房委會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數據顯示,2019至2020年度公共租住房屋及綠置居計劃共涉及1.3萬個單位,然而到了2020至2021年度,卻大跌至只有6,100個單位。

綜合2019至2024年度5年計劃數字,公屋及綠置居單位合共只有7.1萬伙,如計及其他資助出售單位,則有9.48萬伙。

林鄭月娥任特首的頭兩年,公屋實質建屋量確有上升。(資料圖片)

連同房協供應 仍未達每年3.15萬伙目標

再看房協的出租屋邨興建計劃,2019至2024年度5年計劃興建量為21,073伙,即房委會及房協未來5年合共供應115,873個出租單位,平均每年23,175個,距離長遠房屋政策定下每年3.15萬個公屋目標相比,仍有一段距離。

公屋一般申請者 輪候時間長達5.4年

房委會網頁數據,截至今年6月,一般公屋申請有14.79萬宗,另有10.82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9年。

《施政報告》提及將部份棕地發展成公營房屋,又計劃收回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合共7公頃用作發展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然而面對漫長公屋輪候人龍,政府在增加公屋供應方面,還要再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