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十年一覺足球夢 羅傑承倡馬會接管港超 引入本地波博彩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談起近年本地足球,幾乎不可能不提羅傑承。十年前,羅傑承以班主身份帶領南華殺入亞洲足協盃四強,37,459人坐滿香港大球場,創下本地非表演賽事入場人數紀錄。當年12月,羅傑承以領隊身份助港隊東亞運動會歷史性奪得足球金牌,帶來足球熱潮,羅傑承自此亦成為香港足球中興的標誌,人稱「羅神」。
這十年間,特區政府先後推出《鳳凰計劃》、《力爭上游──萬眾一心》五年計劃,發展本地足球,成立港超聯。十年一覺足球夢,不論港隊還是本地球會,成績都欠缺突破,港隊世界排名浮浮沉沉,在最近的東亞足球錦標賽亦三戰全敗飲恨。
羅傑承接受《香港01》記者專訪,指本地足球發展停滯不前,最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根本的政府政策思維和執行力。他認為,要振興本地足球,至少應從兩招入手:本地波投注合法化、港超賽會由馬會管理:「(馬會)連畜牲都管得掂,何況足球?」長遠而言,則應培養本地的足球管理人才以及強化青訓:「我一直都有個目標,香港2034年可以打入世界盃決賽周。」
羅傑承慨嘆,政府長年以來的思維,對體育發展都欠缺足夠重視,而人民亦傾重賺錢。但他認為體育發展在任何時候,尤其香港現時這種社會紛亂的狀況,都有團結人心的重要作用。

港隊在東亞足球錦標賽三戰皆負。(袁志浩攝)

延伸閱讀:【政策分析】引入本地波博彩 培養「香港美斯」不是夢?

有足總董事無心搞本地波 只當是榮譽

「我以為訪問我的一般都是體育記者。」這是訪談未開始前,「羅神」的第一個疑問,因為記者在訪問前已表明身份,主力的範疇是政治和公共政策。記者隨即解釋:「其實發展本地足球,理想的公共政策和政治環境,應是不可或缺。」這一點,似乎說到羅傑承心中的痛處。

進行這個訪問,一切來得有點巧合。事緣羅傑承本月13日在Facebook發帖,指自己應邀擔任本屆足總兩個小組副主席,但調查文件過後發現一些足總內部的嚴重錯誤問題,發信足總所有董事要求董事局盡快討論,最後董事局卻拒絕他出席會議。羅傑承形容事件「ridiculous」(荒謬),並指本地足球過去十年停滯不前,和這種現象不無關係。好奇之下,記者邀約羅傑承接受訪問。

關於事件詳情,羅傑承表示不便多談,但他認為足總現時的管理確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就是總喜歡用自己人。其實只要有才華,又何須分黨派?如果你要用人,你要有能力控制他,如果控制不了,那就可以讓別的人來做。」

他又指,足總內的董事有部分並不熱衷於足球,只是覺得董事身份是一種榮譽,沒有心機推動本地足球改革。他建議足總可作一定程度改組,由更多對本地足球有認識的人士,如退役球員和教練加入董事局,對足球不熱衷的,改任類似上市公司非執行董事的位置,安排會更理想。

羅傑承認為,體育有團結人心作用,值得政府大搞。(余俊亮攝)

本地波未接受投注 歸因政府一言堂思維

本地足球其中一個死結,在於欠缺資金,港超聯賽觀眾太少,商業價值不高,聯賽以至整個足總的商業贊助乏善可陳。各球會主要靠班主注資,但「老細足球」始終是回報無保證的生意,難以長期維持。於是球隊和球員生計未必有保障,難吸引有潛質的年青球員投身足球,賽事水準無法提升,形成惡性循環。

與很多本地球圈人士一樣,羅傑承相當支持本地足球投注合法化。他指,由馬會開賭盤是一門必賺的生意:「我從來沒見過有人是通過賭博發財。」而馬會得出的盈利都是作慈善用途,既可以將彩池收益撥歸發展本地足球,亦可以為港超賽事吸引更多觀眾,帶來更多商業贊助:「投注合法化後,一些不喜歡足球的人也會去看……當大家的參與性提高了,就可以引來更多廣告商,幫到整個行業。」

對於這個建議,政府早有官方立場,就是「政府政策不鼓勵賭博」。羅傑承反問:「大家日日都在賭馬、賭英超,打一通電話到馬會,什麼都可以賭。」

至於潛在的假波問題,他認為更應著重的是監管政策,政府、執法部門需要合作,而實際上港超涉及的從業人員數目也不算多:「馬會的騎師,一日投注額十多億,你也監管得到,那為什麼足球監管不到呢?這是一個excuse(藉口)……這是政府的政策問題,已經先入為主,不讓你去表達意見,『我就是不准許』的態度。」他又指,即使香港不賭,國內一樣會有盤口投注香港足球,潛在假波風險無論如何都存在,倒不如合法化,自己管好一點。

香港於2009年曾得到東亞運足球賽冠軍。(香港足球總會圖片)

倡馬會接管港超聯 「連畜牲都管得來,何況足球?」

另一個重要建議,羅傑承認為港超賽會始終需要獨立於足總架構外,足總則專注處理其他級別聯賽和代表隊,而就他所知,國際足協(FIFA)現時亦鼓勵各地的聯賽這樣做:「馬會來做(管理)就可以了,如果馬會肯搞,我敢說個個(廣告商)排住隊來贊助(港超聯)。馬會有足夠經驗,賽馬這麼難管,有畜牲、有人,涉及的人員又多,馬會也管得來,何況足球?」

他指論市場推廣,馬會做得一流,現時香港賽馬世界最知名,將賭本地波合法化、接管足球聯賽:「幫助香港的足球發展,又給年輕人一個目標,何樂而不為?」他認為只要政府開一句聲委託馬會,即可實行。不過他坦言,這個改革對他而言是一個夢想,現實上阻力很多。「可能我說出來後,有1%機會吧。」他苦笑。

說了那麼多改革上的技術困難,其實是否反映政府整個足球政策思維出了問題?羅傑承未有直接回答,但他稱香港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地方,但發展太集中於金融、賺錢,政府長久以來的政策,都沒有放太多心力在藝術和體育上。他舉例指,有不少議員幫足球界爭取多年,希望商界投資體育項目時可獲退稅,涉及的收入其實對政府而言不算多,得到的回應是「很難」,官員的解釋是,民政事務局批核過後又要經過財政司,又要加入預算案,需時幾年,但幾年過後還是沒有做過。結果在這些行政官僚程序之下,改革不了了之。

羅傑承認為馬會有足夠經驗管理港超及相關的博彩活動。(資料圖片)

體育可團結人心 尤其在社會動盪下

今日香港社會撕裂極嚴重,黃藍陣營勢成水火,羅傑承認為在這種社會動盪的環境下,體育就更顯得有社會價值:「為何世上那麼多政府如美國、英國,都那麼重視體育發展?因為他們都明白,運動可以振興國家,團結人民。」

羅傑承提到,其實香港政府給予足球發展的資源已經不算少:「我不敢說百分之百足夠,但起碼已給了六、七成。」但他認為執行才是最大的問題,可能計劃很詳盡,但實行下來例如管理、青年訓練、人才聘請上,往往會有局限,例如他認為足總以高薪招聘行政總裁和教練,但他們到底是否熟悉香港足球的發展狀況,有一定疑問,認為香港需要一些本地的管理人才。

願港足2034年亮相世界盃

當年羅傑承主理的南華,除每年投入的資金數以千萬外,相信不少人也記得他大搞公關技巧,如製作自家吉祥物、找來大品牌贊助、帶領球員穿西裝出席活動等等,猶如創造出一個品牌、自家的球星。但隨著2014年羅傑承退下班主一職,這些事物已成絕響。年屆六十的羅傑承,現時為另一支本地球隊香港飛馬的會長,但投入的班費、宣傳手法,已難與當年比擬。

不過,羅傑承指投入的資金是其次,現時也是時候多給機會年青球員機會發揮,他笑言:「有一日我雙腳仍能走、頭腦仍清醒時,我也可以繼續搞足球。我沒有訂一個目標,還會投身足球多少年,總之能做多少就是多少。當然有一件事一定要說,就是這條路非常難走。」不過,他仍然保持自己的目標:「希望港隊2034年可以進軍世界盃決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