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沈旭暉:授權過程重於議席 批希望聯盟等同傳統建制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立法會選舉今年9月舉行,民主派摩拳擦掌,惟一卷港版國安法登場,香港政治面對全新形勢,民主陣營活動空間收窄,試圖在選舉中奪過半議席(35+)的行動亦顯得荊棘滿途。曾經助民主派構思35+藍圖的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接受《香港01》訪問,談及其對今年選舉的看法。
沈旭暉表示,面對新形勢,即使今次選舉可能出現大規模DQ事件,由初選到正式選舉結束,民主派也可通過選舉過程獲得民意授權,繼續壯大力量,為日後推動改變打下基礎。最終議席的多少,反而未必是重點。
他又特別提到,由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牽頭、標榜中間路線的「希望聯盟」曾指在大是大非上會「站在香港人一方」,但對於民間抱有疑慮的國安法表示「無奈接受」,未有提出異議,看不到他們和其他建制派的實質分別。

上篇:專訪|沈旭暉:談「移民」並無意義 籲港人勿恐懼、共渡大時代

議會格局無法反映社會結構

今年2月,沈旭暉出席民間記者會,建議民主派搶攻功能界別選舉,達到議會35+的目標。沈旭暉在訪談中解釋,幫助構思民主派35+,最基本的原因是眼見目前議會長時間無法代表民意,發揮不到一個正常民選議會的功能。

他認為,一個正常的議會起碼有4個功能,其一每個當選人都有其mandate(民意授權),推動他們做某些事;其二是立法工作;其三如果有些議會可以組成政府,便可直接推動政策;其四,議會組成的分布、背後所代表的利益,所反映的是整體社會結構。

但沈旭暉指,香港無論是現時情況,抑或可見的將來,議會上述功能難以彰顯,「夠票就過」,代表不到大多數港人利益。最明顯的例子,是民主派長久以來坐擁六成民意,在議會內卻反映不出來,所以原則上他認為民主派35+,才能幫助議會恢復部分正常功能。

沈旭暉今年2月出席民間記者會,講解立法會「變天」的影響。(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應對新形勢 用「選舉」得到「授權」

事隔數月,本地政治局面劇變,國安法生效,民主派人人自危,隨時動軏得咎,面臨選前DQ危險;即使當選,隨時也因各種原因被DQ。如此下來,議會35+變得更難實現,否決財政預算案後的「攬炒」局面更難實現。面對新形勢,應該有什麼新對策?

沈旭暉指,北京對選舉的介入某程度屬可預見範圍,但即使如此,香港人也需要靈活變通,因為選舉仍然保留相當的作用:「很多朋友都會有個矛盾,一方面他們會參與所有的選舉,但另一方面也會相信北京很容易反枱,即DQ、推倒重來,這兩個『相信』是並存的。那怎麼去重新考慮(路線)呢?這個大家都要思考。」

他認為,選舉最大的價值,不單單在於席位、政治實權,更加在於通過選舉過程,取得更多民意授權,用在其他地方,即使在一個非民主的社會,有民意代表進入議會,都會有其作用。「一個議會,就算去到以前蘇聯時代的蘇維埃(議會),明知制度改變不了,那些代議士都不會完全沒有民意授權。每一個當選的人,只要能運用這種授權在自己最想用的地方,始終會有一個function(功能),可以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

於各領域展現民意優勢 「民意授權屬於全香港人」

在訪談上半部分,沈旭暉預期未來兩年本地政局將進入混亂時期,管治模式、政治秩序將會重構,寄語港人不要恐懼,建立本土經濟、儲存實力。他認為,通過選舉過程獲得民意授權,都是儲存實力的方法之一。

沈旭暉指,目前至少六成民意不滿政府,是不爭的事實,民主派人士通過初選、競選、最終投票的過程,可以凸顯自身民意多數的優勢。無論在地區工作、專業領域、海內外經濟活動,甚至是幫助海外港人定居的過程中,他認為這種「民意授權」都能展現出民主派行動的合理性,從而共同守護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選舉並非不重要,反而在街頭戰線更艱難之時,變得更加重要。選舉此刻最重要功能,在於反映真正民意,證明政府文宣的民意虛假、製造民意授權、催生懂得在各自領域──包括海內外,善用民意授權的新一代領袖、盡可能利用這種授權守護不同領域的基石。議會屬於地理香港,民意授權屬於全香港人。」因此,他建議民主派先集中思考如何在選舉中取得最多的總得票,減少不必要內耗。

沈旭暉認為,民主派在初選、競選、最終投票的過程中,都可以凸顯出民意多數的優勢,獲得授權。(資料圖片)

形容香港狀況如「持久戰」

沈旭暉表示,明白現時實際環境令不少支持民主的人士感到不如意,但有些事無論如何都要先做:「街頭也好,議會也好,國際也好,走入建制也好,想用單一路線去推動改變,其實都是沒有出路。但世界不是線性發展,今日做這件事,明日就可以有效果,打機(電子遊戲)才會這樣。有時你做的事,不知什麼時候才有效果,更多時候是不同的路線並存,所以做了無論如何都『冇壞』。這是持久戰,你看不到什麼靈丹妙藥,剎那之間可以去到夢想之中的烏托邦,但是否表示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呢?」

有聲音擔心,國安法之下如果繼續壯大民主派實力,會被視為「踩線」、「顛覆政權」,從而引來北京進一步收緊管治。沈旭暉回應指,反映民意授權是一個相當正常的行為:「無理由反映民意授權,都會變成挑戰政權。政權必須面對民意,要正視起碼60%不滿政權的現實,而這種民意,是不會因為國安法而改變。」他又認為,如果擔心引來更大壓迫,也不應該等到今日才來怕,不能因為恐懼而自我設限。

對於坊間有說法質疑,沈旭暉受到某些政治勢力委託、資助,發起政治行動助民主派搶攻功能界別,他重申政治並非其興趣所在,指控亦無事實根據:「參與選舉是一件很positive(正面)的事,在一個公民教育的社會中,任何人鼓勵他人參選,這不是好事嗎?」他又指,如果有人懷疑他受到其他政治勢力委託,推動某些行動,應該拿出證據;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一些無根據的說法,影響自己認為值得推動的議程。

由田北俊牽頭的希望聯盟,標榜中間路線。沈旭暉質疑,難以看出聯盟和其他建制派的實質分別。(資料圖片)

指希望聯盟難以站穩 「看不到他們與其他建制派的分別」

另一邊廂,由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牽頭的希望聯盟,標榜中間路線,目標是在今年立法會選舉中取得關鍵少數。其中盛傳出戰港島區的新民黨前政策總裁袁彌昌上月中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到在一些重要議題如廿三條立法上,眼見民間不支持,一定會站在香港人的一方。然而,北京不久後宣布以全國性法律形式為香港訂立國安法,這是政界始料未及。

沈旭暉指,其實經過國安法一役,「中間路線」是否仍有發揮空間成疑:「最初田(北俊)先生對希望聯盟的定義,是雖然都能算作建制派,但大是大非時會站在香港人一方。他們的往績就是2003年廿三條,田先生發揮關鍵的影響,亦因如此他證明自己關鍵時候會站在香港人一方。」但沈旭暉稱,今次希望聯盟的取態,令人較難相信:「國安法已經通過,以我所理解,他們(希望聯盟)的立場都是『無奈接受』。況且,這件事(國安法立法)已經過去,那以後還有什麼大是大非的事情?又如果在這件事(國安法)上都沒有很明確的表態,又怎樣演繹他們是『會站在香港人一方的建制派』呢?在香港這個轉折的關口,這是他們(希望聯盟)要思考的問題。」

沈旭暉指,派別的定義自然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劃分,但就香港現況而言,總有一些相對合理的定義,例如可以拿重要議題,如國安法去劃分。他認為,從希望聯盟對於國安法「無奈接受」的態度,以及至今較多民意支持民主派的五大訴求,但未見聯盟承諾爭取(即使是以最溫和方式),實在無法令人相信他們會站在香港人一方,難以區分聯盟和其他傳統建制派有什麼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