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聯會|由愛國民主變被指「外國代理」 燭光集會、紀念館恐消失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有32年歷史的支聯會,近日受到前所未有政治壓力,據報支聯會常委前日(23日)通過解散決議,有待會員大會通過;多名支聯會常委今日(25日)收到警方信件,引用《國安法》第43條要求提交資料,據了解警方懷疑支聯會屬「外國代理人」。支聯會如今已命懸一線,解散很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自八九民運期間成立以來,支聯會在香港扮演「和理非」的角色,每年舉行六四燭光集會,被認為是爭取民主、自由的風景線。近年會方曾經被年輕一代嫌棄太保守、「大中華膠」,但綱領依然沒變。
在《國安法》出台後,中央和特區政府一改以往對傳統民主派團體的容忍態度,支聯會亦成為狙擊對象之一。在「後支聯會」時代,維園燭光集會、實體六四紀念館將極有可能成為歷史。

+4

長年辦六四集會 成香港獨特風景線

支聯會全名「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顧名思義即包含「愛國」和「民主」兩大元素,於八九民運期間的5.21大遊行後成立,矢志推動中國民主化。六四鎮壓後,本港政治分裂成親民主、親北京兩大板塊,其中最重要的分界線,就是對六四事件、中國民主發展的態度。

支聯會長年高舉五大綱領:「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要求平反六四事件。每年舉行的六四燭光集會,是民主派近30年來的重要標誌,根據大會公布數字,最多人參與的六四集會為2014、2019年,達到18萬人。於高峰時期,民主派有約一半立法會議員均身兼支聯會成員。

在維園舉行的六四燭光集會,亦被國際社會形容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一國兩制」的重要指標,香港被指是中國國土上,唯一每年均有大型、合法六四紀念活動的地方。

在「後支聯會」時代,六四大型晚會將成歷史。(資料圖片)

五大綱領屢被質疑

修例風波後本港政治形勢突變,昔日不少和平的示威活動,已無法再舉行。2020年起,特區政府連續兩年以疫情為由,禁止維園六四集會;支聯會「結束一黨專政」的綱領,亦成為建制派持續攻擊的目標,質疑不符《國安法》。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今年起多番撰文,質疑支聯會「結束一黨專政」口號屬反共活動,屬於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不僅違反國家憲法,而且直接觸犯國安法有關「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法律規定,民主派應盡快切割,又認為《國安法》的環境也不允許「保存支聯會」。

如支聯會壽終正寢,維園燭光集會將極大機會成為歷史。有民主派元老向筆者指出,對於部分未有親身見證八九民運的八、九十後,維園燭光集會是其重要的政治啟蒙、認識歷史的第一步,「雖然他們未必認同支聯會的取態,但維園的集會,已讓他們認識八九民運歷史。無論他們之後變成怎樣(指本土化),六四集會都已經提供了了解歷史的平台。」

伴隨六四集會成為歷史,另一「副產品」——六四紀念館前景也成疑問。支聯會於今年5月重開六四紀念館,但短短數天即被食環署以涉違反《公眾娛樂場所條例》中,未有領取娛樂場所牌照罪名檢控,罰款8,000元,紀念館亦因此無法重開。

支聯會於今月初宣布,以網絡形式建立的「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重開。博物館自開館日起脫離支聯會,由策展團隊獨立運作。在「後支聯會」時代,幾可肯定實體紀念館不可能重開,網民只能從網上了解六四歷史。

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認為,支聯會正正象徵仍有一批民主派人士保留國家民族感情,質疑就算取締支聯會,年輕一代也不會因此變得「愛國」。(資料圖片)

燭光集會如自由標誌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在國際社會眼中,維園燭光集會象徵香港言論自由、「一國兩制」的標誌。如支聯會最終解散,可能影響國際對香港的觀感。

現身在獄中的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今年3月曾接受《香港01》訪問時,已坦言支聯會的命運成疑。他當時提出一個質問:北京要取締支聯會易如反掌,但應該思考的是,支聯會正正象徵是香港仍有一批民主派,仍然保留國家民族感情、具有愛國情懷、愛中國同胞、對民族苦難感到痛心。他認為,即使支聯會被取締,年青一輩也不會變得「愛國」,反而可能變得更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