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精簡發展程序 劉國勳:多個項目即時受惠 能加快發展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2022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當中涉及六條法例,預計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可建屋「熟地」時間將由最少6年減至4年。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勳表示,歡迎精簡相關程序,料洪水橋、古洞北等新發展區項目能即時受惠。

洪水橋發展料可即時受惠。(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數萬個單位可提前未來10年內供應

劉國勳表示,正進行的洪水橋/廈村、古洞北/粉嶺北發展計劃餘下工程,以及元朗南三個大型的新發展區,料可以即時受惠,數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可提前納入未來10年房屋計劃中。

同時,「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兩個未來的核心發展項目亦會受惠,兩規劃的制圖程序可加快至少4個月。劉國勳預計,「明日大嶼」的填海工程可在擬備分區計劃大綱圖前展開,估計最少提早9個月。

劉國勳料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可明顯加快。(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料「北部都會區」提前至10年初步成形

收地程序的多項安排,估計亦能將收地及清地程序提早約18個月完成。種種措施預計能大幅加快發展,以「北部都會區」計,劉國勳期望由原先預計的20年完成,推前至10年初步成形、15年成熟運作。

至於棕地上原有的商業活動,劉國勳指由於加快收地程序,受影響經營者有望較早獲得補償,相信有助更早規劃遷置。

當規劃申請得到行政長官或行政會議批准後,就可即時收地。劉國勳指政府在進行城規程序及公眾諮詢的同時, 可到立法會解釋及聆聽議員的意見,相信如議員大力反對,政府並不會輕易批出規劃准許。他說,到了工程期間,立法會議員仍能就工程提出反意見,不會影響收地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