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名聞東亞朝鮮軍事武器:片箭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明萬曆年間發生了轟動中日韓三國的壬辰戰爭(中國稱為「萬曆朝鮮之役」),日本在豐臣秀吉掌權時代侵入李氏朝鮮,作為朝鮮宗主國的明朝派兵援助朝鮮,最終抵抗了日本入侵。正如早前「陋室講堂」講者之一范永聰博士所說,朝鮮因內政不修,武備不弛,連作為明軍「後援軍」也沒資格,若非明軍來救恐國之不保。誠言,朝鮮整體軍事能力無法迎戰踏入火器時代的日本大軍,但在朝鮮的軍事體系遺緒中,弓術是當時勉強迎敵而仍為人所肯定的武器,這次為大家介紹朝鮮時代傳下來的弓術。

早於前數世紀,按宋代徐競《宣和奉使高麗經》所載,曾出使高麗的徐競說當時朝鮮「天性柔順,所以不若西戎之喜兵也……惟麗人之兵疏簡,此所以屢為匈奴所扼。」似乎委婉的道出朝鮮人不主張軍器發展的文化。

然而,時間去到李氏朝鮮時期,當時朝鮮人特別重視弓術,而且戰鬥能力不錯而為時人所肯定。

因為韓國古代常藉由弓箭防守城池,造成對箭術的重視,射箭成為考試內容,平民百姓甚至可以藉由精湛射藝成為貴族,射箭風氣甚盛;15世紀立國的朝鮮王朝開國君主李成桂便是「片箭」好手,據說他能夠在射向城上的士兵,七十發皆中面部。因此,李氏王朝對「片箭」推祟備至,成為朝鮮軍隊的重要軍備之一,十六世紀時期的李氏朝鮮士兵更樂於練習弓箭,甚至連兩班貴族,都把射箭作為修德、娛樂的手段,使弓術成為朝鮮軍中的強項。

朝鮮片箭特點
朝鮮的「片箭」源自中國的「筒射」,在中國的兵書或稱「鞭箭」、「邊箭」,傳入朝鮮後稱為「片箭」,相較於於中國和日本弓,朝鮮弓尺寸小,但反曲非常大,射速很大。他們獨特的片箭因為以箭管為引導,筒射能夠發射的箭矢較一般弓箭短,變相重量較輕。換言之,若以同樣磅數的弓來發射的話,短箭的箭速更快,射距更遠,亦更難被敵人發現箭蹤。對於弓騎兵而言,筒射更能彌補騎弓射程較短的不足。後來朝鮮半島的西方傳教士也稱讚說「朝鮮人力大無比、擅長使用弓和箭,他們的弓箭像土耳其箭那樣非常小巧。」

雖然在壬辰戰爭中,朝鮮整體軍事能力無法抵禦日軍,但偶然也在局部戰中勝出,當中便依仗朝鮮弓箭。據載1592年日軍主帥加藤清正一路向北打進咸鏡道,碰上了咸境北兵使韓克誠,雙方在吉州海汀倉交手,朝鮮方以一直用來對付北方女真族的弓騎兵迎戰,一度成功打退日軍。*

誠言,韓國軍隊的弓術縱然精湛,但仍然敵不過時代巨輪,作為軍中最強項仍不及敵方火炮。十六世紀末中國和日本的軍事武器已引入火統大炮,遠程兵器開始轉型到火器普及時代。面對日軍的鳥銃,這種火鎗比弓箭射程更準更遠更具殺傷力。當時朝鮮的權臣,後來撰寫《懲毖錄》一書的柳成龍便表示:「吾國軍事只用弓箭,未能練就其他技術。」

韓國角弓納非物質遺產

From: Wikipedia(http://bit.ly/2ytWBSw) / Credit: Historiographer

雖然在軍事用途上,弓術已淡出歷史舞台,但對韓國人來說弓術仍然是值得自豪的國技,故而在奧運射箭比賽中一向表現出眾。尤其韓國複合弓「角弓」,製作困難,在1971年已經將弓矢匠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時韓國電影《弓箭之戰》便以李氏朝鮮丙子胡亂為時代背景,壬辰之亂後,明廷衰落,中國東北的滿州人入侵朝鮮,冀以得到朝鮮歸順。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便以精湛的弓術與滿州人周旋,便大大的展示了朝鮮古代高超的弓術,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這套作品。

*筆者蒐集了兩個有衝突的資料,留待專家答案求證。明代朝鮮人所寫的《朝鮮史略》上記載高麗恭愍王與倭寇對陣時,曾於200多步外(大約150米)引弓斃敵。則以越後發展射程越好或相若推斷,李氏朝鮮時期弓箭理應也可射出150米。但筆者找到另一個資料說壬辰戰爭時朝鮮弓射程最大為120米,較日軍弓射程140米為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