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功夫人】中國武術何時出現「流派」 少林武當是否共祖?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大家好,又到了「男功夫人」信廂時間,我是編輯J。之前曾有讀者問到,現時大部分的中國武術流派,都是源出自少林武當。那在少林武當更早之前的世代,有沒有其他流派存在過?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釐清兩點:第一,現時大部分的武術流派,都是成形於清末民初。甚至乎可以講,「流派」這個概念本身就是近代的產物。第二,少林、武當確實有其武術傳承,但它們的影響力其實更像一個文化符號,而不是真正的「共祖」。

▍流派 流散
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在少林、武當出現之前,即在北魏孝文帝建成嵩山少林寺之前(公元495年),中國已經有大量的戰爭歷史,其間所衍生的兵器、戰陣、徙手搏擊術等,統統都可以算作中國武術的一部分。例如【武備志】介紹過的等兵器,便全都源自春秋戰國時代。

而在個人武技方面,大部分早期的中國武術技法,都是以典籍的形式傳播,其對象亦大多是軍旅部眾,故此缺乏一個完整的民間傳承系譜。不過從這些散載的資料,以及不同口述記錄中,亦能夠找到不少足跡。例如通臂拳就上溯至戰國時代的司徒玄空,甚至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鬼谷子。民間口耳相傳的戰國名人,如養由基、蓋聶、聶政等,亦是以射術或劍術而聞名於世。雖然這些大多都屬傳奇故事,難以考證真偽。但以武藝謀生的武士階層,遠在春秋時代便已經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武術文化自然無需少林、武當,方能得到發展。

另一方面,就是設館授徒這種傳藝的方式,在明清以前其實並不流行,社會亦沒有「流派」這個概念。正如上文所述,許多武術技法都是以典籍的形式流傳。就算有師徒關係,由於受限於社會風氣,人數亦不會多,或者純粹於宗族血脈之內承襲下去。例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就綜合了多種民間武藝的技術。其中的確包含了「少林寺之棍」,但更多是以姓氏命名的地方拳術,如「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等。雖然這些「皆今之有名者」,但顯然有著很強的地緣因素,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公開傳授的武術流派。

至於少林寺的武技,按照俞大猷《劍經》所述,及至明代嘉靖年間,少林寺僧已經「真訣盡失」,倒是經由俞大猷向寺僧教授武之後,才讓少林寺的武技重上高峰。而「武當拳術」一說,則是出自黃宗羲執筆的《王征南墓誌銘》,在此之前,武當武術的傳承同樣非常鬆散,這個情況一直維持到民國時期。因此少林、武當本身,其實就難以稱得上一個「流派」。

【點擊圖片觀看資料】

+3

▍「流派」的誕生與少林武當的傳說
真正建立出傳承系譜,並有著明確技法特徵的「流派」及「武館」,是要去到民初時期才真正出現。其時民國政府為了鑄造民族精神,仿效日本及德國的「武士道精神」,特意挑選中國武術作為重點推廣的體育項目,並將「武術」易名為「國術」,希望能為社會培養出一班既能「保家衛國」,又能傳承民族文化的「新國民」(詳見《國術/武術:一體兩面還是南轅北轍?》)。

在政府的大力推導下,原本聚居各地的拳師找到了謀生出路,某些宗師甚至晉身為社會名流,例如李存義孫祿堂李書文等。隨著武館數目的增多以及規範化,一些受眾較廣的拳派開始整理歷史,以此凝聚習者。那些過去凌散的文字紀錄和口述故事,就漸漸變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流派」就此誕生。

而要塑造「流派」歷史,「開山祖師」自然是個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於內家拳派的技理,大多借鑑於道家的內丹理論,因此道教史上的名人便順利成章地,成為他們的追捧對象(詳見《國術與國學》)。其中元末明初的武當道士張三丰,早就在《王征南墓誌銘》,被黃宗羲點名為內家拳法的創始人,清雍正年間的曹秉仁甚至說張三丰曾經「以單丁殺賊百餘」。在這些宗教傳說的加持下,張三丰變成了當時各個內家拳派的「共祖」。而所有非內家拳系的流派,則沿用《王征南墓誌銘》的說法,被歸類為「少林外家拳」,並以少林高僧菩提達摩作為開山之祖。民國年間成立的最大型國術館——南京中央國術館,便是將內家拳派撥作「武當門」,外家拳為「少林門」。結果開館未久,少林、武當兩門便爆發衝突,導致國術館需要架構重組

雖然如此,但「少林/武當」這種二元的分類方式,卻已經深植於民間之中。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唐豪,曾經撰寫過一部少林武當考》,嘗試以史實材料,力證中國武術與少林、武當無關。但在各式民間故事,以及武俠文化的對沖底下,許多人依然認為大部分的中國武術流派,均可上溯至少林、武當。而部分武術界人士,亦繼續追奉武當張三丰、少林達摩為自己祖師,至今不衰。

【點擊圖片觀看資料】

+3

▍結語
編輯J此文並非是要否定少林、武當對中國武術的貢獻。事實上,過去【武備志】就曾經數次撰文,介紹少林、武當的武術文化。畢竟在現存的史料中,少林、武當的確有其武術傳承,而且著實與雙方的宗教信仰有關。唐豪先生當年的考證是否足夠嚴謹,其實依然充滿著爭論。

但無可否認的是,少林、武當的影響力並不如民間想像般大。至少現時大部分流行的拳派,就跟它們兩者無關。勉強將少林、武當奉成所有武術的共祖,只會繼續加強武術文化中的神秘色彩,同時也在扼殺其他武術流派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究竟我們是否仍需要用「內家」、「外家」的二元思維,去辨別中國武術,這個亦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今天的「男功夫人」信廂結束,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