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代武士刀並不是武士專用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宋代歐陽修曾有一首名詩《日本刀歌》,詠歎日本刀製作精良。而大約亦是宋元之際,日本的鑄刀技術亦越來越變得卓越,所以明代戚繼光等抗倭名將亦有汲取日本的鑄刀和刀法技術。其實有關日本刀可以有很多不同題目與大家分享,之前我們也談過日本刀與韓國刀分別,這次我們以誰人可帶武士刀為角度,談談一些大家對武士刀認知的誤區。

明治維新早期武士照片。(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history/mm3zgjg.html)

我們現在稱武士刀為日本刀的泛稱,日本刀以造型和長度,又分太刀、打刀和脇差等,因為大家認為只有武士才會用這些刀,而將日本刀等同武士刀。日本早於古墳時代已有鐵制刀,但當時多為直刀。直到平安時代中期,開始漸變為彎刀,現在日本刀雛型開始出現。談及日本刀必以其弧度設計為特徵(彎刀),雖然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鑄刀都有弧度設計,但日本刀的弧度卻是洽到好處,以最大限度減少切割物體時阻力。(1) 

鎌倉初期是日本刀發展黃金時代,除了技術本身累積而達到突破發展外,後鳥羽上皇本身喜愛名刀,也鼓勵了鑄刀術發展。

誰人可以佩戴武士刀
我們當代人受影視作品影響,認為只有武士才可佩戴武士刀,但正如《武備志》早前專訪日本史專家胡煒權博士的講座時,胡博士提到武士可以佩刀,其實是十分晚近的法令,歷史上很長的時間,武士並非唯一合法佩用刀階層。而受戰後新渡戶稻造《武士道》一書建構的武士與武士刀形象所影響,亦讓我們將一些歷史想像或晚近才發生的現象視為日本歷史長久以來常態。

新渡戶稻造(圖)所著《武士道》,對日本二戰後武士道文化建構有重要影響。(維基百科)

日本很早已動用百姓入伍為兵,百姓很多時要自備兵器,農具以外刀具亦必不可少。歷史上,有兩次較出名關於禁兵器命令,但對日本百姓使用武士刀有何影響?

第一個較著名的禁兵器命令為豐臣秀吉時代「刀狩令」,這令指政府沒收百姓刀劍、火槍之類武器,旨在解除民間武裝,推進「兵農分離政策」,而秀吉亦希望透過這政策清楚劃分農民與武士身份。在此政策前,其實一般農民商人除了農具外,也自備一定兵器,尤其日本戰國時代全民征兵,很多時百姓自備武器隨主君出征,例如武士刀中的脇差,除了古時為武士切腹常用外,當時也是平民百姓和商人常佩用刀。

但正如學者指出,秀吉「刀狩令」的施行時間不長,而且實行範圍其實很有限,很多諸侯沒有跟從,百姓自帶武器仍然是常態。(2) 

而一直到江戶時代,國內太平日久, 18世紀左右幕府以節儉為由才不容許無故持刀,開始嚴格要求百姓不可隨意持刀。但百姓家中藏刀是很普遍現象,在很多江戶時代的文學作品或畫作,仍大量記載平民帶刀持刀情節。(3)而我們現在將武士只可以配有武士刀,將武士刀視為武士道精神具像化,其實是由明治政府刻意所塑造出來。(4)
 

近代影視作品有份建構只有武士才用武士刀這一型像。圖為電影《七武士》劇照。(電影截圖)

另一個出名的禁兵器政策即明治維新期間,1876年頒佈的「廢刀令」(1871年曾頒佈禁止平民帶刀命令),規定除穿著大禮服的高官之外,全日本只允許現役軍人及警察隨身佩刀,此令一出,武士階層傳承多年的傳統蕩然無存,亦激化了後來的「西南戰爭」。

註釋:
(1)《知日‧武士道》
(2)(3) http://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10.html
http://sengokujapan.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1.html
(4)《知日‧武士道》